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台灣空氣越來越糟嗎?環保署昨提出空氣品質監測資料統計數字表示,從今年一月一日到十二月十五日止,不僅空汙紅害的天數比去年少,除了臭氧以外,其餘主要空氣汙染物濃度也呈下降趨勢;但被環保團體吐槽環保署「自我感覺良好」。
醫師指出,長期暴露空汙將影響新陳代謝。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環保署統計,去年空汙紅色警戒站日數有八七四次,今年至昨天為止僅四七○次;以高屏地區來說,去年有三三八次,今年二四一次;而雲嘉南地區,去年二六一次,今年一二五次,都顯示紅害日數減少,空品變好。
環保監資處長張順欽表示,過去監測臭氧僅是一小時監測,但現在因為空氣品質監測指標改為AQI,可監測臭氧八小時;根據統計,今年臭氧AQI大於一百的超標時數較去年下降,但臭氧八小時超標站日數(AQI大於一百)上升、AQI大於一五○超標日數下降,顯示高濃度臭氧比率雖下降,但中高濃度臭氧比率上升。
環保署空保處長蔡鴻德表示,AQI大於一百雲嘉南及高屏地區超標站日數上升,其他空品區為下降,是因今年中南部地區降雨量及降雨天數明顯變少,加上部分地區於午間高風速時,加劇河川揚塵發生機率及強度,使得懸浮微粒濃度上升。
蔡鴻德表示,過去兩年僅注重PM2.5,但現在改為AQI指標,超過卅五微克就啟動應變機制,加上現在媒體報導多了,民眾也比較警覺,數字證據會說話,不僅只靠眼睛看到霧茫茫的景象,就說空氣不好,這是科學客觀指標可以觀察的。
不過,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說,環保署強調北部空氣變好,中南部空品差是因為今年下雨少;但他表示,北部PM2.5改善主要是因捷運網絡成功,怎麼會是環保署的功勞?而中南部空品差怎能夠怪老天不下雨?
葉光芃說,若無風無雨,但中南部空品差的時候,環保署有能力控制汙染,讓汙染物減少、濃度降低,才是真正改善空汙。
葉光芃說,願意跟環保署辯論與對話,看看這幾年境外汙染移入的天數、濃度、影響範圍有多大,不要一天到晚在行政院說,三分之一汙染物來自境外汙染,要提出有效治理方法,否則「會被人家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