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蔡容喬、王慧瑛/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在兒童節前宣布「333生育津貼」政策,市長陳其邁昨在市政會議後表示,今年4月1日後出生的新生兒,第1胎、第2胎各加碼1萬元,調升為3萬元,第3胎(含以上)維持每名3萬元,給新手爸媽更多支持。
觀察高雄市近5年新生兒出生人數,從2017年2萬260人一路下滑,去年創下1萬6133人新低,5年內跌幅20.37%。市府催生政策多管齊下,努力挽救愈見低迷的出生率。
高雄市社會局長謝琍琍回應,今年已有將近3100名新生兒報戶口、申請托育津貼,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加,未來2年生育人數應會回升,市府樂觀看待。
育有2歲半男童的陳媽媽正懷上第2胎,可望領到市府最新加碼津貼,她認為津貼對催生鼓勵意味大,應再增加公托資源,否則還是很多父母抽不到,只能多花錢送私托或拜託長輩照顧。
市議員邱于軒是三寶媽,她直言,萬物齊漲、普遍低薪,孩子出生後才是挑戰開始,給生產津貼誘因有限,要營造敢生敢養環境,加上時下普遍晚婚、晚生,可思考給凍卵補助。市府官員表示,國外調查凍卵有用上機會僅10%,年輕一輩更重自我實踐,補助凍卵不見得能墊高出生率。
市議員黃文益說,帶動人口成長有許多面向可努力,生育津貼加碼是其中一環,除了生育,還有後續養育、教育,擘畫一整套生育策略,政府要拿出態度,對年輕父母表達最大善意與支持。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詹德富說,30年前高醫每月接生約200名嬰兒,現在每月僅剩60至70名,台灣產婦生第1胎平均年齡34歲,少子化、產婦高齡化成趨勢,健全養育系統與友善育兒環境更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