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吳姿賢/台北報導
外送App廣為流行,一袋袋美食用塑膠、紙類等一次性餐具送到家,今年一至四月紙餐具回收量比去年平均成長超過五成,環保署研判主因是外送大增。不過,面對此一新趨勢,環保署還未提出解決之道,不少環保人士、餐廳主動自力救濟,做起環保外送,盼國內辛苦建立的環保觀念別走回頭路。
香港樹藝師顏嘉潤嚮往台灣綠地環境豐富,四年前到新竹定居,天天外食製造垃圾,雖然有時會自備環保餐具,但很重又常忘記帶,「像我這種關心環保的人都會嫌麻煩,何況一般人」。外送App流行後,一次性餐具廣泛使用,他去年自創小型外送平台,主打「沒有一次性餐具的餐飲外送」,提供環保餐具給餐廳,民眾訂餐後,他再接單外送。
可回收的植物纖維餐盒沒有扣環也不能裝湯湯水水,為了環保外送,有很多困難要克服。 記者吳姿賢/攝影
顏嘉潤說,環保餐具用愈多次愈能攤平成本,但「現在還沒賺到錢」,目標是財務平衡及推廣理念,消費者反應很好,還有台北、高雄人想下單。但樹藝師工作繁忙,有時走不開,正在思考轉型純粹租借餐具,不做外送。
新竹餐廳「實物生活X攪攪雜食舖」老闆Zora說,創店以來堅持不用塑膠餐具,跟外送平台溝通快三個月,才順利用玻璃餐具外送,「很多外送員到店裡看到玻璃餐具當場傻住」,但只要小心騎車運送,不會有太大問題。
Zora說,一個環保餐具要收廿元押金、十元使用費,消費者用完餐後找時間送到店裡,可取回廿元押金。她坦言,「弄到現在實在很累」,回收餐具有時破損髒汙,沒辦法再用,但消費者支持度高,即使在許多店家眼裡這是很蠢的行為,但為打破同溫層、推廣環保,仍會堅持下去。
台北呷米蔬食餐廳執行長王淑珍說,外送已是重要的經濟變化,若能實質鼓勵或補助環保餐廳,相信很多人會響應。她的店裡使用可回收的植物纖維餐盒,一個成本九元,沒有扣環不易外送,也不能裝湯湯水水,很多困難要克服。
環保署早在去年就警覺外送垃圾變多,也開過幾次研商會議,但始終都在蒐集意見階段,尚無具體作為。環保署說,已找平台業者交換想法,大方向是減少一次性餐具,但執行上仍需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