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潼/台北報導
百年歷史的新北投車站經歷增建、移建,最後回到新北投重新組裝,昨重新啟用,未來將成為介紹北投地區人文歷史、自然景觀資訊的前哨站。不過,部分文史團體在開幕典禮抗議,重組工法、材料、地點與歷史有出入;副市長陳景峻致詞反嗆文資團體「一直在吵」!
台北文資環境守護聯盟抗議,指修復工程多了現代添加物,是「新北投樣品屋」(張鎧乙攝)
批不符歷史 是樣品屋
新北投車站1916年4月1日啟用,1937年擴建,1988年又因鐵路淡北線改成捷運而面臨拆除,最後由當時在彰化經營「台灣民俗村」的施金山以1元買下火車站,將它異地重組、保存。北投民間團體為迎回車站,多年前開始奔走,最後終於讓站體回娘家,經過修復,終於重現台北這座僅存的日式木構造車站。
由文化局委託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管理的新北投車站,將有「記憶的乘降場-新北投火車站的別離與返鄉」特展,結合「歷史與記憶」、「原始建築木料」、「乘車體驗重現」三大特色,讓遊客能更認識這塊土地的歷史;同時,此處也會成為遊客接觸北投生態的起點。
不過,開幕典禮上,10多位文史工作者拉起海報抗議,指北市府在修復工程中,工法、材料都多了現代添加物,是「新北投樣品屋」,甚至站體還有牛眼窗粗製濫造、木樑結構不佳等問題。
文使工作者蕭文杰痛批,北市府為趕4月1日啟用的時機,犧牲文資的真實性。陳景峻反嗆 一直在吵陳景峻致詞時開炮,批評文資團體「一直在吵」,連開幕前都在抗議。他說,迎回車站卻無法馬上重組,就是因為有些團體有意見,堅持要放回原址,但原址目前已是大馬路口,只好在距離原址50公尺處重組,過去北市府為選址問題與社區居民開過會,99.9%居民都同意現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