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陳佑婷/整理報導
2月6日高雄美濃發生規模6.4的強震,但是台南卻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有專認為是「場址效應」作祟,導致整台南地區像布丁、果凍一般搖不停,才造成維冠金龍大樓倒塌、多人死傷的意外。然而「場址效應」是什麼?專家利用自製便利貼房屋及一盒布丁「演」給你看。
專家利用「布丁」示範場址效應,便利屋在地震搖晃下應聲倒下。(圖/擷取自921地震教育園區臉書粉絲專頁)
921地震教育園區臉書粉絲專業表示,「場址效應」中的「場址」兩字,英語是Site,其實就是場所、位置的意思。地震的「場址效應」,就是場址土層軟硬不同造成地震波動改變的現象。由臺江內海淤積而來的台南沿海一代,地表土層本來就「軟趴趴」的,當地震發生時,這種軟土比起硬土層更容易被甩來甩去,震動幅度加劇,搖晃時間也會更久。
為了具體讓民眾了解「場址效應」發生的過程,921地震教育園區特別利用紙板代表較硬的土地、布丁代表地層較軟的土地,便利貼房屋代表高樓,實際做地震時搖晃的實驗。結果發現,用紙做的便利貼房屋放在硬紙板上,晃動時仍能屹立不搖,但是放在鬆軟的布丁上,晃沒幾下就倒下了,立刻可以證明「場址效應」的威力。
那麼地質鬆軟的土地是不是就不蓋房子呢?921地震教育園區表示,軟土層來回擺動平率變慢時,容易與較高樓層產生「共振效應」。所以不是不能在鬆軟土地上蓋房子,而是蓋屋前應先做好地質調查,在建築結構及地基上特別加強,就不至於發生嚴重樓塌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