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綜合報導
美國ISM製造業指數出現連續13個月在榮枯線之上,顯示因疫情而降溫的製造業活動已回穩,可望支撐美股表現。而台股包括電子、塑化、鋼鐵以及航運等傳產股持續受惠於各國經濟復甦、需求提高,預期可維持強勢。
日盛台灣永續成長股息基金經理人陳思銘表示,在內需相關類股方面,預期在本土疫情緩和、經濟逐漸解封下開啟補漲行情,綜合研判,台股經濟基本面續維穩,加上美股多頭延續,有助台股持續創高。
各國經濟復甦,台股後市上漲機會大。圖/中時報資料照片
目前國內疫情日漸趨緩,且預期台股6月營收、法說會亦偏向正面,都有利台股繼續震盪盤堅挑戰再創高,建議可透過台股基金,參與台股後市上漲機會。
第一金電子基金經理人張正中表示,疫情蔓延下,各種遠距服務、電子商務等需求興起,而這些都仰賴科技的幫助,顯示出科技產業價值。反之,若未來疫情得到改善,無論製造、傳產或金融業,都能迅速回歸營運軌道,帶動企業獲利復甦,更沒有理由不看好台股。
野村投信認為,台股企業獲利上修趨勢不變,國內疫情也可望獲得控制,持續看好股市投資前景,但操作策略仍採取不追高、回檔布局,並慎選長線趨勢看好的產業及個股;科技首選半導體,5G相關,高速運算,AI與伺服器等,傳產則看好電動自行車,新能源車,自動化,以及部分的塑化股,鋼鐵及紡織。
復華中小精選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疫情屬短期干擾,整體景氣趨勢正向,在需求帶動下,預估2021~2022年經濟及企業獲利可望延續成長力道,今年來科技類股籌碼沉澱,但中長期展望相當樂觀,後續補漲動能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