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康彰榮/綜合報導
在大陸「央媽」和「財爸」為政策是否該寬鬆而爭論之際,中國人民銀行昨(23)日意外開展5,02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規模創下該工具推出以來最大紀錄。市場分析,從6月以來人行操作MLF和降準近1.8兆元的動作來看,貨幣寬鬆特徵非常明顯。
MLF是人行在2016年4月新創的貨幣工具,用來調節銀行體系的流動性,期限多為6~12個月,採取質押方式發放,銀行需提供優質債券做質押品。近期大陸國內流動性趨向緊張,加上第二季GDP增長放緩至6.7%,其中投資和外貿數據不佳,人行自6月起在貨幣政策便有走向寬鬆之勢,MLF更是人行在此期間經常操作的工具。
近期大陸人行和財政部的動作。
今年6月,人行兩度開展MLF操作,累計投放資金4,035億元,7月13日,人行再次開展1,885億元MLF操作,再加上昨天操作的5,020億元,一個多月來人行透過MLF已經對銀行體系投放1.094兆元。若再加上7月5日降準釋出的7,000億元流動性,人行兩個月內對市場放水近1.8兆元。
對於人行此次大幅開展5,020億元MLF,第一財經引述監管人士指出,開展MLF目的意在穩定跨季資金面,此外,彌補銀行體系中長期流動性缺口,防範期限錯配風險。
路透引述專家指出,大陸加強金融監管下,金融去槓桿持續推進,加上中美貿易爭端,導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大減,大陸經濟成長下滑的壓力大增。在內外交迫情況下,政策已轉向穩經濟和穩槓桿,人行再推定向降準機會仍大。
根據大陸統計局數據,今年5、6月份大陸社會融資低迷,5月社會融資規模創兩年新低,6月份也較去年同期減少近6,000億元,反映出近期大陸金融市場動能不足的情況。
業內人士指出,昨天人行此舉進一步印證大陸貨幣政策轉鬆,配合人行對中低等級信用債投資的支持態度,「緊信用」出現改善,未來信用風險有望修復。
招商銀行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表示,稍早人行鼓勵信貸投放的政策可能已開始實施,「緊信用」肯定是不能長期持續,否則違約壓力太大,要想辦法去疏通表內和表外的融資管道,而人行的MLF操作既包括表內也包括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