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 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環保署昨(20)日公布太陽能板回收機制,環團認為「早該這樣做了」,自己製造生產安裝的太陽能板,就應該負擔起回收的責任,歐洲系統都是這樣的。
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研究員吳仁邦表示,現階段因為太陽能板廢棄的數量還不太多,絕大多數都是風災損壞的、拆掉的、丟棄的,未來隨著時間久了,數量會越來越多,過去因為沒有完整的太陽能板回收機制,就當作廢棄物處理。
環團認為,自己製造生產安裝的太陽能板,就應該負擔起回收的責任。(示意圖/翻攝自高雄市建管處)
他表示,歐洲的太陽能板製造商、安裝業者,都會自己安裝、自己處理,歐盟的體系都如此,如果是一般公民團體建置的,就由政府監督回收機制;他建議,太陽能板的回收,不要像是電池、輪胎一般,繳一筆規費給政府,由政府處理,這樣是不對的,應該自己製造生產,就應該要負起回收的責任。
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太陽能光電板的組成包含62.7%玻璃、22%鋁框,以及醋酸乙烯酯聚合物(EVA)、電池、背板、接線盒等其他物質,金屬成分包括鋁、矽、銅、銀等。現階段回收太陽能光電模組,是取出鋁框,將模組板(含有EVA玻璃、太陽能電池)破碎掩埋處理,金屬導線、電源轉換器等,以混和五金廢料回收處理。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因太陽能電池與玻璃黏得很緊,要處理不是不可以,只是可能需要更好更高的技術;現在太陽能板能安裝到20年的不多,通常都是因為風災來被吹毀壞掉,這些東西亂丟,其實也弄不清楚是誰丟棄的,他建議,環保署應該公告太陽能光電板為應回收的品項,建立回收體系,才能減少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