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蔡惠芳/台北報導
行政院會通過囤房稅2.0方案,改採全國總歸戶並提高稅率,引爆建商不滿情緒,幹譙新法「只打住、不打商」,只針對囤住宅加稅,並沒限制囤商辦,政府獨厚「囤樓大戶」金融、壽險業,大呼不公平,質疑政策要引導游資去買商辦炒作,方向大有問題。
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勝宏表示,依此次囤房稅2.0版的修正條文觀察,全國總歸戶的戶數3戶,並沒有針對商辦,只針對住宅;也就是說,此次修法是打住宅、並沒有打商辦,顯然是造成另一個稅負不公平,這個政策大有問題。政策恐變相鼓勵炒作商辦
有建商直指,很多商辦大樓都被金融壽險業或大型法人這類「囤樓大戶」長期持有,近年來不動產選擇性信用管制、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及最近的囤房稅2.0,都只打住、不打商,若政策傾向獨厚金融壽險及法人等大戶,則房市游資還是會流向其他非自住產品投資,甚至是鮮少被政策開徵空地稅的土地市場,囤積居奇,形成另一種稅負不公平,質疑囤房稅修法只是為了爭取票選,而非為了居住正義以及稅負公平。
有業者透露,現在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上路,私法人購買住宅須採取許可制,但並未限制購買「非住宅產品」,若囤房稅修法通過,預期將有部分游資會轉向其他沒被政策打到的「類住宅」產品布局,例如當作住宅使用的一般事務所或工業住宅,銀行對於這類產品的貸款反而態度友善,也不會受到「全國總歸戶」綁死,相對具有吸金的優勢。
另外,預期有些游資,乾脆轉往中南部收購一整棟透天,產權上認定僅1戶,但實際上卻可以隔間成多戶小套房出租獲利,化整為零之後,租金報酬率反而更高。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下,炒風不會被團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