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編輯中心/整理報導
房價出現鬆動,如果想進場的人,除了準備頭期款,最重要的還是得先做足功課,要了解區域行情,除了坊間仲介公司的行情資料,還可以上內政部的實價登錄網站,不過,實價登錄資料中也隱藏著讓價格失真的陷阱。
1.未拆算車位,低估單價
總價未拆算車位,拉低實際單價,使得價格失真。例如,建物移轉總面積登記為30坪,總價為1500萬,直接1500萬/30坪,單坪價格就為50萬。但實際上其中包含10坪車位,價格200萬,那麼建物的真正單價就為(1500萬-200萬)/(30-10坪)=65萬。結果就是單坪的價格認知就差了15萬元,對於行情的認知就容易失真。如果實價登錄明細資料沒有登記車位的價格,可以請教熟悉行情人士,以行情價判斷。
2.投資客灌水,高估價格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財經專家賴淑惠提醒,實價登錄上路後,固然讓成交價格透明化,不過,同時也出現投資客用人頭以高價買進其中一戶,登錄之後,也墊高了其他手上物件的價錢,如果完全相信實價登錄的價格,就有可能買貴。她建議,最好先去掉同棟最高價,找出中間值,並且觀察1年以內的成交價。
根據永慶房屋的房市趨勢調查第4季房市,10%買方願意以行情價進場,願意以高於行情追價的有11%,而有高達7成買方,只要賣價低於行情價1成就有進場意願,而所謂的「行情價」,許多民眾可能會參考實價登錄資料,而其中影響「真實」行情價的功課得在進場前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