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林佳彣、戴永華/宜蘭報導
宜蘭南方澳大橋斷橋釀6死,蔡英文總統承諾3年內重建,新橋原訂9月18日通車,但日前在橋面節塊灌漿時,千斤頂與工作車竟發生傾斜、灌漿模板沉陷,因擔心工作車墜海,緊急撤離。交通部顧全施工品質及安全,最近討論後決定拆除節塊重作,通車時間延後3個月。
南方澳(跨港)大橋2019年10月1日突然斷橋,壓死橋下6名外籍漁工,震驚國人。蔡總統當時表示「3年內要把橋蓋回來」,施工團隊全力趕工,以9月18日通車兌現承諾;未料5月27日發生這起灌漿意外,施工團隊向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澤成陳報後指示「施工安全為重」,全案陳報總統,預計通車延到12月18日。
事發至今,施工單位委請專家鑑定並評估補強或拆除,補強不會延遲通車,可兌現蔡總統承諾;但考量這座橋施工品質要達到長久使用及行車安全,兩相權衡,最後決定拆除節塊重作。
南方澳大橋屬中央列管重大工程,據了解,27日下午進行編號14節塊橋面灌漿,千斤頂支撐懸臂工作車,疑似承包商安裝在千斤頂底下的鋼墊塊位置沒對準,千斤頂傳遞下來的垂直力偏移,造成鋼墊塊一側被壓扁滑脫,連帶使得千斤頂傾斜、工作車重心不穩、節塊模板沉陷36公分。
施工團隊想搶救,但當時情況危急,節塊灌漿已經初凝,且懸臂工作車也出現傾斜,擔心整個不穩倒下來或掉海裡,第一時間緊急撤離所有人到安全位置,作業喊停。
據了解,施工缺失很大原因是工人陸續確診隔離,導致老師傅帶著新師傅的配合默契不佳,一些細節未注意而產生意外。
問題出在P7橋墩上方的節塊長寬各5公尺、13公尺,面積雖不大,蘇花改工程處曾考量是否即時拆除,但是有難度,若只拆除橋墩上方西側編號14節塊,未拆除另一側會造成橋面不平衡,恐有危險;且拆除的節塊位於漁船航道上方,5、6月是黑鮪魚季漁船進出繁忙時段,避免人車墜落危及漁船安全,審慎研議後沒有馬上拆。
施工單位日前向交通部長王國材、政委吳澤成報告後指示施工安全為重,節塊拆除重作,也要向蔡總統說明通車延後。新橋長796.53公尺、橋梁595公尺,工程經費8.6億元,施工曾遭遇湧水、工人確診,宜蘭多雨氣候都要克服,不少工班人員「一天換三套衣服」揮汗努力施作,進度雖達9成,但因變數太多,仍無法在3年內完工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