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展雜誌/主筆室
人禍危害,絕不亞於天災。403巨震與餘震刷新民眾對地震衝擊的認知,天災之外的人為怠惰與疏失,更隨著主震與餘震搖晃一一浮現。
1999年,921大地震後,台中『美麗殿』社區曾因「全倒」、「半倒」爭議訴訟多年,如今又遭403地震襲擊,住戶們被遍布室內、宛如龜殼花紋的裂縫嚇得直接搬家;即使修繕補強,下次大地震再來,後果恐怕住戶難以想像。
此外,403震後就被貼上紅單的花蓮『馥邑京華』社區,原本住戶們還奢望透過補強保住自己家園,但423大型餘震衝擊後,徹底成為危樓,除了拆除根本沒有其他選擇,而高達8000多萬元的拆除費須由住戶自行負責,對失去家園的民眾來說無疑是筆沉重的負擔;相較之下,官方卻主動拆除同在花蓮的藍天麗池飯店等危樓,引發外界質疑政府做法雙標的聲浪。
尤有甚者未來恐怕不在少數,這讓民眾不禁想問,面對地震大災,政府究竟能提供什麼樣有效的協助,能不能徹底終結台灣從921拖延迄今的種種建築災難?
紅黃單僅適用緊急情況
921後,政府開始將建物按照不同危險程度劃分為紅單(不能修繕與使用)或黃單(無立即危險),不過由於判定當下多處於緊急狀況,無法嚴謹測量,僅由專業人員在最短時間內判定建築不安全程度,因此該制度一直存在不小爭議。
舉例來說,403震後,各縣市紅黃單認定標準與數量存在明顯差異,就一度引發受災民眾不滿;近年甚至有民眾向媒體爆料,台北市區竟有未經修繕與鑑定的黃單建築,突然從列管名單上無故消失,背後利益衝突引發不小想像,一旦有新屋主不幸買到原本列名黃單卻無故除名的房子,恐怕又是一場災難。
危險建築處理應建立全國SOP
有鑑於紅黃單制度是以適用危急情況,本刊認為,後續官方更應積極追蹤與依法處理,同時公告相關訊息保障其他不知情民眾的購屋權益。特別是對被認定不用緊急拆除的案例,後續應委託專業技師詳細鑑定,進行修繕計畫與追蹤是否執行,以及是否可從黃單建築名單上消除;官方與專業團體討論後,應盡快建立更嚴謹的SOP制度。
對於公告這類資訊是否侵害原屋主的爭議,站在保障全民居住安全的前提下,在緊急狀況下初步判定的結果,官方有義務透過專業技師進行細部鑑定,再將結果告知全民,若後續經過修繕得以安全使用時,經官方認定也可從列管名單上除名,唯有將程序與標準透明化,才能盡可能同時保障全台屋主與一般民眾權益。
「磁磚雨」與建築物附屬物威脅擴大
除了上述紅黃標制度衍生的相關問題牽涉住戶們的權益,大地震與餘震也讓舊有的威脅跟著擴大。這次地震後就出現更多大樓拉上警示黃條,警告民眾避開大樓磁磚可能脫落的區域,這類造成不特定人傷害的「磁磚雨」,無疑讓震後建物威脅範圍跨出社區,一口氣擴大到威脅不特定的行人與車輛,成為整體社會無法迴避的公共安全問題。
此外,磁磚面對熱漲冷縮的環境,原本就有使用年限,包括廣告招牌、防盜窗台、外掛冷氣等建築外部附屬物品,面對颱風與地震,全都可能成為傷人的危險物品,如果沒有經常檢視,在台灣夏季與颱風季節來臨之後,被403巨震與餘震搖到鬆脫的這類物品,就可能成為更頻繁傷人的危險來源,走在路上不會真正安全。
這類威脅過去就已存在,多年來官方在這部分管理並不積極,面對全台驚人的舊屋數量,將隨著時間進一步老化,讓這類風險增大,建議從法令或行政命令上,配合社區管委會宣導相關風險,除了提醒民間重視與主動檢查,官方也該研擬更優惠的修繕與拆除補助方案,因應403地震與餘震持續衝擊,提早防患於未然,提供全台民眾更安全的生活環境。
正視地震活躍期各種威脅
至於403地震與頻繁的餘震再次引起台灣是否進入地震活躍期的相關討論,追本溯源關鍵在於台灣島原本就位在各板塊交界上,屬於全球強烈地震最頻繁發生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一部分,若參考官方資料,不難發現台灣地震活躍帶幾乎遍布全島所有人口密集區,討論哪裡地震更活躍其實並無太大意義。
從歷史紀錄來看,一旦發生巨震,全島無處可逃。對此,本刊呼籲,面對地震可能轉趨活躍的威脅,特別是淺層地震頻繁的時代裡,舊有的黃標紅標危險建築制度應該要更加完善,各級政府能否積極示警與管理,將直接影響人民生命安全與財產保障程度,不容小覷。
令人感慨的是,官方雖然擁有極大的行政裁量權,面對地震卻往往消極怠惰。舉例來說,將在年底拆除的『黃金帝國』大樓,這棟曾是城市地標級的大型建築物,早在921震後就被評為危樓,拖延20多年後,今年3月才經過專業技師公會鑑定提出拆除建議,由官方編列預算拍板拆除。
看到『黃金帝國』荒廢20年終將拆除,嗚呼,不禁想,前面提到的『美麗殿』與『馥邑京華』等受災社區又該如何?是否也要繼續放任10年、20年,直到更多悲劇發生、更多民眾哀嘆,官方才會開始重視?哀哉!
【 住展雜誌 】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地震活躍帶遍布全台 民眾亟需全國危險建築處理S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