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咸亨
在台灣談都市更新,似乎只有「非老屋一坪換新屋一坪不可」?
在京華城案,更是頂級都更玩家之破表作品,容積獎勵從560%推至678.91%,再飛衝840%。
當國人的都更目光多集中在地面上的建築物空間拉高、加大,都市更新有沒有其他更需要承擔的責任呢?
城市地表的房屋建築,地底下必須先埋置電信、電力、瓦斯、輸油等各類管線,自來水、污水、雨水等各型下水道,以及捷運地下隧道,當然,行走地面的公車、火車、小客車、機車、腳踏車、滑輪板等,任何可以協助解決交通問題的軟硬體也都一齊配合分析與設計。他們的尺寸大小都經過人口數目和行業類別的分析與計算,所以,城市人口超出預算規模時,城市面積就須隨之擴大調整。若地形發展受限時,也有衛星城市的配合概念,以上就是「都市計畫」的本意。圖1為臺北市電信、電力、自來水、污水、雨水、瓦斯、輸油等綜合管線2D圖,在一般地圖是看不到這些線條的。而以3D圖表示的臺北市地下管線則如圖2所示。
如果硬是要在原先有限土地面積範圍內增加居住人口,那就是「都市更新」了,或簡稱「都更」。當危老建築物改建為3-4倍建坪的新建築物時,也就是俗稱獲得「都更空間獎勵」,但是,所有維生管線尺寸都需等量放大,所有交通系統也都需等量增加運輸功能,才足以維持原先居民的生活水平。因為地方政府必須負擔這些額外增加的公共工程的費用,所以促使地方政府首長答應都更空間獎勵」之前,必須三思而後行。
地面以上的房屋加建或減少都比較容易?原計畫蓋5樓的房屋,改為蓋10樓就得了,是嗎? 任何5樓的老屋加蓋至10樓都可以嗎?
合法核准的新10樓房屋建築,其下層5樓的梁柱一定比上層5樓粗壯堅固;合法核准的5樓舊房屋建築加蓋至10樓,原本5樓的舊梁柱也一定先加固後,再加蓋至10樓,也就是所謂的「梁柱補強」,或「耐震補強」。若是頂樓違章加蓋,通常沒有循正式管道重新設計舊房屋部分,所以就會有小孩玩大車的危險。台灣有先例,埃及首都大使館區的出租樓房亦有此案例,在無颱風無地震情況下,違章加蓋三層樓的舊房屋自己軟腳坍塌了。
舊房屋建築加蓋,比「穿著西裝改西裝」還難,它其實是試圖把「小學生制服改為中學生制服」給長大的小朋友穿,難上加難。
法國巴黎為何能夠是全球現代化城市和乾淨衛生城市的標竿?拿破崙三世於1848年當選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1852年改稱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在位期間,為了提升巴黎的衛生狀況和生活品質,拿破崙三世於1852年委託奥斯曼男爵主持「巴黎城市規劃」。這一計劃包括設計新的民間住宅,以容納更多百姓;興建大型公園,吸引基層市民走出酒館式休閒;廣築寬敞大道,取代蜿蜒的窳陋小巷,以利工業化交通模式。從1852年至1872年,這個由奧斯曼男爵主持的計劃,使巴黎成為了一個由林蔭大道和綠地公園組成的城市,雖然新建4萬棟房屋,但也拆除2萬棟以上房屋,摧毀了大部分的中世紀城區。巴黎的下水道系統、新橋樑、歌劇院與市郊併入巴黎等,都在這個時期完成(詳圖3,摘自維基百科)。
巴黎都更沒有反對聲浪嗎? 當然有,這項工程在當時遭到許多百姓的激烈反對。政治方面,當年法國政府體制面臨「帝國」或「共和國」之爭,拿破崙三世需自保地位。奥斯曼男爵也是塞納省省長,手操巴黎市的管理大權,但是,需克服議會反對派的掣肘。「廣築寬敞大道」被稱為「開膛手男爵」,或是「為了便於軍隊行動,讓暴民難以施展。」批評者完全無視霍亂在1832和1848年席捲巴黎,無視19世紀中期的巴黎市中心擁擠不堪、不透光、危險、髒亂,害蟲和疾病橫行四方。知名作家雨果的《悲慘世界》拍成的電影,除了感人的情節以外,可以看到以上背景(詳圖4.)。
之後,人們逐漸肯定奧斯曼都市規劃的優點,尤其在 1980 年代之後,評價更是大幅升高,150年以來且是教科書上的都更典範。1872 年奧斯曼被撤職後,改造計劃仍然持續到1927年才功成圓滿。今日的現代化亮麗巴黎,可說是累積漫長的75年(20 +55年)持續工程計畫才有的成果。我們的總統任期兩次8年,需要十位總統之多才能克竟其功。可見,國家需要開創型領袖,也須貫徹型領導,有遠見的領導對於國家的發展非常重要。
眾所周知的拿破崙一世,被視為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也是1799年法國的共和國第一執政,1804年加冕為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雖然忙於為法國打天下,1809年拿破崙皇帝就提出:「要把巴黎打造成全世界最美麗的城市」,親手規劃巴黎城市藍圖。拿破崙三世是拿破崙一世的侄子,則於1852年開始實踐巴黎城市規劃,對於法國的經濟和現代化貢獻厥偉。是以有詩曰:
法國巴黎拿破崙
都更首要看交通
維生管線是王道
莫盼一坪換一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