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記者任中原╱綜合報導
近年美股先後經歷過2015-16年人民幣貶值,2016年英國「脫歐」,及川普勝選的賣壓洗禮,凡是逢跌即買的投資人都大獲全勝,但這次美股「十月重挫」卻令投資人神經緊繃。股價指數的線型雖大同小異,但外在環境卻明顯不同;過去央行都會出手拯救,現在投資人卻不敢指望。
美股十月跌勢雖相對溫和,但卻是跌跌不休。標普500指數在9月20日創歷史新高後,下跌的交易日約占五分之四,頻率之高是前三波回檔時的兩倍以上,且一旦反彈後立即出現沈重賣壓,而原先的支撐在跌破後立即成為壓力。長期技術性支撐200日移動平均線(目前在2,767.03點),兩年半來也首次確定跌破。
以往股市回檔的型態,都是在出現一、兩波的重挫後,立即出現V型反彈,然而過去4周來的賣壓卻是緩慢而持續,指數不斷盤跌,這是2009年3月美股回升以來從未見過的現象。10月16日雖出現較明顯的反彈,許多投資人猜測又將出現V型反轉,但隨後卻再跌一波。
之前美股的歷次賣壓,多是因為投資人擔心聯準會(Fed)的寬鬆政策可能退場,結果Fed卻並無動作。但現在Fed已不再是流動性的可靠來源,不僅已升息8次,並持續縮減資產負債表,迄今毫無暫停傾向。這是投資環境的最大轉變。
目前標普指數比9月的高點回檔約9%,跌幅當然不小,但下跌的速度卻相對較慢。今年2月時的回檔,曾創下1950年代以來最快的速度;2016年元月時,標普指數在15個交易日內共回檔11%;2015年人民幣貶值後,指數在短短6天內便回檔11%。
這次跌勢雖慢,但並不表示反彈較易。目前14日相對強弱指標已跌破17,是2012年來最嚴重的超賣水平。盤跌對投資人的煎熬,比快速、大幅下跌更令投資人痛苦,因為持續下跌顯示沒有人進場拯救,也看不到能帶動股市再創新高的催化劑。
過去幾季每逢回檔時,都靠企業獲利成長帶動股市止跌回升,投資人這次也寄望於此。預估第3季標普500大企業獲利比去年同期平均成長21%,依然亮麗,但是否足以支撐股市仍是個問號。目前投資人對企業未來的獲利深感憂慮,是阻止股市反彈的主要原因之一。
今年2月回檔時,市場只擔心利率持續上升;但現在不僅擔心升息,還憂慮經濟成長已經觸頂,以及貿易戰持續升高。這些疑慮短時間內難以解除,股市回檔的時間也將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