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張世杰/台北報導
北市府端出海砂屋重建新措施,各界意見分歧,有建築師主張,海砂屋最高30%的容積獎勵,應重新起算,才能增加改建誘因;民間團體認為,海砂屋改建有急迫、正當性,既然容獎沒效,政府應拿出魄力,介入拆除有公安之虞的海砂屋。
台北市近年強制拆除的海砂屋僅2件,包括士林區天母鳳凰華廈、內湖區合家歡社區。北市府官員表示,「建築法」規定,有傾頹或朽壞的建物可強制拆除,但是許多海砂屋存有弱勢戶,是否強拆要慎重認定。
台北市信義區公所評定為海砂屋,2019年前要求遷至廣慈博愛院,現址未來擬建北市第四高樓,屆時信義計畫區將出現「三樓鼎立」的局面。圖/台北市都市發展局提供
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直言,海砂屋重建為何推不動,這次修法根本沒回答問題,30%容獎都無法重建,取消容獎就能推動?他持保留態度。
彭揚凱表示,海砂屋存有公安問題,市府應用積極手段協助,一旦具備正當、急迫性,市府須拿出魄力,強制介入海砂屋拆除。
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黃秀莊認為,許多海砂屋容獎僅剩10%,建商、實施者根本不願意進場,有錢人早搬走,留下來的都是沒有錢的人,市府應增加誘因,重新起算列管公告的海砂屋容獎,回到最高30%,現住戶才有機會分回坪數,願意參與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