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謝進盛/台南報導
台南市白河區「素人作家」王要正,為照顧父親,29年前辭職返鄉務農,在自家10公頃林地前後種下1萬多株樹復育山林,被外界稱為「造林怪傑」;他用具體行動,希望喚起外界更重視生態保育,延續下一代山林保育重任。
59歲王要正小時候住嘉義縣竹崎山區,6歲隨父母遷至白河關子嶺南寮現址,從小到大都與山林為伍;成大化學系畢業,在高雄某化學廠工作2年,因父親嚴重心臟病,決定辭職返回家鄉照顧,一待已近30年。
台南白河素人作家王要正,長期用行動守護山林,外界稱為「造林怪傑」。記者謝進盛/攝影
王要正在偏遠山區務農,守著父親的林地,搭上市場需求,關子嶺山區早年不少地主,紛紛將原有林地砍除改種檳榔以增加收益;王要正擔心栽種檳榔,日後噴藥不利管理,恐成山林浩劫。
他反其道而行,除利用數公頃林地造林,10多年前陸續購入附近農地,總計約10公頃,種下楠木、杜櫻、烏心石、櫸木,吸引蒼鷹、食蛇龜、藍腹鷴等來作客,打造心目中豐富林業生態。
多年前,台灣掀起一片「櫻花熱」,也有人建議王要正,砍除部分林地改種櫻花拓展商機,他認為,櫻花為外來種,強行栽種不倫不類,堅持自己想法,在山林保護之路上,樂當孤獨執行者。
「大前提是遵照自然,適度人工介入,營造多層次林相。」很有自己想法的王要正,談吐間有著對生命領悟,累積的生活哲學更饒富禪意;他表示,生命原生之道,對焦於成全周邊其他物種生息繁衍,絕非僅僅只顧全一己生息繁衍而已。
他認為,萬物皆有「神」,悟出道理後,決定改變心態,用生態保育態度,維護這片樹林,在偏遠山區樂當山林守護者。
理工背景出身的王要正,文筆犀利,流露濃郁文學氣息,在成大時就以寫手在同儕間著稱,多次在校內外創作比賽獲獎,對生態有獨到觀察的他,6年前獲得文化部補助,出版「鸚鵡」一書,內文近400頁。王要正說,透過小說方式,闡述對生態的觀點,讓山林伊甸園願景,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