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鄭郁蓁/台北報導
4年前,台灣《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首開亞洲先例,國人臨終時可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AD)」,保障自己的善終權益。但迄今僅6.2萬人完成簽署,衛福部部長薛瑞元15日坦言,病人在簽署前依法須與醫護專業諮詢,每小時費用2000至3000元,「是項障礙」,研擬最快明年由健保支付。
醫界卻擔心,現行規定醫院1小時只能做1個人,且至少3類醫護專家在場,人力負擔很大,「中央出錢,卻不鬆綁法規,醫院消化不了。」
依據《病主法》,具完全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透過事先簽訂具法律效力的「預立醫療決定書」決定,若有1天成為末期病人、永久植物人,或處於不可逆轉的昏迷狀態、極重度失智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疾病時,可選擇接受或拒絕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等。
在簽署前,須經「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由醫療專業人員進行60至90分鐘的自費諮詢,協助民眾了解各醫療的意義後才能簽署,每小時約2000至3000元。
衛福部統計,至今完成簽署者為6.2萬人,雖達成今年6萬人的目標,但遭民間團體質疑,全台18歲以上成年人共1960萬人,相比之下,遠遠不足。
薛瑞元坦言,諮詢費用是項阻礙,因此規畫在符合簽署資格下,諮詢費由健保費支付,最快明年上路,「如果10名病人有1人願意簽署,在生命末期時,可以少住院1天,甚至減少幾萬元的醫療費用」。另外,健保也會改善從事居家安寧緩和醫療團隊的健保給付。
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考量成本效益,以需迫切使用對象為優先,例如安寧療護病患;由於簽署內容可隨時改變,因此以「一生給付一次」為原則。
台大醫院安寧病房主任姚建安指出,依規定,醫院要安排隱密空間做諮商,每1位個案要有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師等至少3類專家在場,每次至少1小時,且簽完1筆,要一一比對是否正確、上傳資料到衛福部,常常會塞車,醫院人力嚴重不足,一個下午3小時的門診只能做3人。
姚建安表示,台大已有數個科別醫師相約在同時間做諮詢,藉此「練兵」,測試團體諮詢是否可行,呼籲衛福部放寬法規,開放接受團體諮詢等,否則沒有人力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