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鷖人/台北報導
近年來,水庫建設被認為破壞環境生態的「民避性」設施,此次雙溪生態水庫和苗栗天花湖生態水庫工程被納入前瞻水環境建設中,都出現反彈聲浪。水利署表示,會優先改善當地供水品質,再爭取地方認同水庫建設。
水庫建設被認為破壞環境生態的「民避性」設施(示意圖/翻攝自桃園市長鄭文燦FB粉絲頁)
水利署昨(18)日舉辦近期豪雨搶修辦理成果及颱風季防汛情形記者會。水利署長賴建信表示,水庫設施有調節降雨時段不均的作用,仍有其必要性,但需要先凝聚地方共識,再推動建設。
賴建信指出,台灣平均降雨量是世界平均的2.6倍,但一直都有降雨時段不均的問題。歷史數據分析也發現有降雨間隔時間延長、單位時間降雨強度增強的趨勢,需要水庫調節。
目前水利署規劃4個水庫開發計畫,其中計畫較完整的雙溪生態水庫和天花湖生態水庫工程也納入前瞻計畫中。
但水庫建設反彈仍劇,賴建信稱,水庫建設將不會納入第1期水環境建設,第1期重點在於「治水優先」,先改善區域淹水問題和提升供水品質,水庫建設在下1期推動。
以苗栗天花湖生態水庫工程為例,計畫雖已通過環評,但當地居民仍有反彈。
賴建信指出,苗栗屬於丘陵地形,適合建設儲水設施,往北支援新竹、往南支援台中,但苗栗已有5座水庫,要再興建水庫自然會有反彈聲浪。
他表示,首要任務就是要爭取當地居民認同。苗栗雖然有這麼多座水庫,但是自來水普及率只有8成,遠低於全國平均93%,水利署目標是先改善苗栗供水品質。
另外,回饋機制也要更完善。賴建信指出,現有回饋機制只有針對地主提供補償,對當地民眾沒有回饋機制,未來需要有更完善的回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