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我國已連續23天沒有本土案例,疫情趨緩,醫院近幾日不再空蕩蕩,逐漸出現就診人潮,非急症的刀也陸續增加,我國目前尚未調整採檢通報定義,因此就醫時,一旦有呼吸道症狀或有接觸史、曾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者,皆可能被判定被採檢,醫院也粗估隨著就診人數增加,後續採檢人數也可能隨之增加。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兼發言人簡榮南表示,近期院內已開始開放非急症的手術,以胃腸肝膽科而言,膽結石的患者被診斷後,三個月內有反應二到三次疼痛,按醫師判斷多需要開刀治療,但先前在疫情期間,這類患者若是沒有嚴重疼痛,則被延後安排開刀,近期則是逐步開放回流。
疫情趨緩,醫院近幾日不再空蕩蕩,逐漸出現就診人潮,醫院也粗估隨著就診人數增加,後續採檢人數也可能隨之增加。 記者潘俊宏/攝影
簡榮南表示,不只門診的患者有回流的趨勢,住院患者也有同樣的情形,指揮中心對於採檢通報定義目前仍照舊,在患者回流的同時,也會審視患者TOCC,母數增加,同時也會讓符合通報的人數,可以預期會增加。
不過,各家醫院現在皆採取分艙分流的方式,簡榮南說,長庚仍在入口處設立篩檢站,一旦有任何異常皆會立即通報。
台大醫院發言人王亭貴說,台大醫院即使在疫情期間也是以重症患者為主,近期確實有部分非急症的患者開始回流,像是需要置換人工關節的患者等,詳細的數字並未統計,疫情期間急症的刀還是持續。
對於部分醫院已調整門禁措施,改為在門診調查TOCC,王亭貴表示,昨院內開會討論,院內的感控小組以及考量病房工作繁重,因此門禁措施照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