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譚宇哲/台北報導
噪音車擾人清夢,北市近5年收到民眾檢舉噪音車多達2萬4544件,其中,承德路、基隆路、內湖路、忠孝東路、市民大道、民權東路、羅斯福路等7條路連續5年入列,北市議員張斯綱批評,市府取締效果不彰,要求北市府比照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加強運用車牌辨識結合噪音偵測系統,加強取締。
議員批市府原地踏步
張斯綱指出,北市於2017年1月率先研發噪音取締科技執法,如今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都已跟進且更積極與車牌辨識系統結合,反觀北市仍原地踏步,也影響取締成效。
北市近5年收到民眾檢舉噪音車多達2萬4544件,其中每年檢舉件數的前十大路段,就有7條路連續5年入列。(中時資料照片)
資料顯示,2015年至今年3月止,民眾向環保局檢舉噪音車輛案件數為2萬4544件,其中機車2萬3562件,汽車982件,礙於噪音車輛為移動狀態,經常環保局、警察局同仁獲報到場,車輛早已不知去向,只能以「未發現」回報,5年來環保局高噪車輛照相寄發通知僅4601件,裁罰件數僅535件。
測噪儀器流動型設置
張斯綱說,檢視5年來民眾檢舉噪音車的前十大路段,有7條路段不變,包括承德路、基隆路、內湖路、忠孝東路、市民大道、民權東路、羅斯福路,同樣顯示取締方式無效,市民無感。
環保局長劉銘龍表示,除了處理民眾檢舉,市府持續於周末夜攔檢,2015年至今已安排364場攔查,檢測2486件,共裁罰1223件。
劉銘龍坦言,北市也曾使用環保署所開發的結合測速與測噪儀器,但實際使用後發現效果不如預期,後續會在部分路段裝設固定型的車牌辨識噪音顯示器,至於測速結合測噪儀器,會採流動型設置,加強取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