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菱育╱台北報導
為避免私人炒作房價,日前內政部提出擬推動「容積銀行」,由政府主導公賣容積,避免少數人獲取暴利。
內政部擬推容積銀行,遭到私地主反彈。(圖/好房資料中心)
學者認為,政府應盡快擬出相關辦法,並將容積帳款做社會住宅回饋民眾。
很多公共設施保留地應該被徵收,但政府近年財源不足,地價又隨著社會進步節節攀升,導致地主空有土地產權,卻等不到政府編列預算來徵收或補償,過去讓地主將保留地容積轉移到其他地方,也讓容積有炒作空間。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則說,站在大眾角度來看,政府應該要推動「容積銀行」,不要讓建商牟取己身利益而炒高房價,應該要盡快擬出相關辦法,且讓多出的帳款來做社會住宅,多「回饋」給買不起房屋的民眾。
不過對政府擬推動「容積銀行」,中華民國私有公共設施保留地全國自救會昨召開記者會表示,政府長年遲遲不公告徵收補償私有公共設施保留地給地主的補償費,如果更改現行容積移轉辦法,真正受益的是政府和建商,地主權利受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