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26060

全球大寬鬆 央行憂五副作用

#寬鬆 #央行 #新冠肺炎 #疫情 #貨幣 #Fed #ETF #QE #理財 #寰宇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央行紛紛推出「史上最大」量化寬鬆與非傳統貨幣政策,我國央行對此甚感憂慮,認為此次寬鬆措施對未來經濟金融可能產生政府債務貨幣化、不易退場、未來貨幣政策正常化能否不受政治力干擾、央行與企業雙輸與引發不同通膨走向等五大副作用。
 
央行報告指出,為挽救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衝擊,各國政府傾力推出各項激勵經濟措施,由於降息幅度有限,本次主要央行採行的寬鬆措施,較先前全球金融危機時期規模更大且更「非傳統」,各界關注此次寬鬆措施對未來經濟金融的可能副作用。
 
央行總裁楊金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央行本周四將召開理監事會議,市場預期,可望二度調降貼放利率,及下修今年經濟成長預估。圖為央行總裁楊金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界限趨向模糊,易產生政府債務貨幣化疑慮。目前在Fed購買的公司債ETF中,已有Hertz等四家企業申請破產。
 
二,高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恐不易退場,且有損金融市場運作機制及企業汰劣存優法則。當政策利率逼近零利率底限時,主要央行改採QE提供貨幣寬鬆力道,但大規模購買的資產恐難縮減,變成「永久的遺產」(lasting legacy);長期維持低利率及融通非金融企業,恐衍生更多殭屍企業(zombie company),不利經濟活力。
 
三,未來貨幣政策正常化能否不受政治力干擾,攸關央行獨立性的維護,此次主要央行部分決策被外界解讀曾受政治力與市場左右,若政治人物與金融市場時常要求央行以寬鬆貨幣政策營造經濟榮景,難免侵蝕其長久建立的良好聲譽。
 
四,央行涉入高風險市場,特別是介入股市,可能造成央行與企業的雙輸局面。舉例而言,若央行涉入處理信用風險的領域,而非因應流動性風險與市場功能受損風險,則可能損及其獨立性與自主性;面臨虧損時,可能傷害央行的可信度。
 
央行認為,央行應關注金融市場功能,而不應被視為拉抬資產評價者,此可能引發龐大的道德風險,且可能損害市場功能;若大眾已習於相信央行將支撐市場,則可能鼓勵大量的風險承受。
 
五,更多非傳統措施及可能的經濟趨勢轉變,引發不同通膨走向之看法。除了此次更寬鬆的措施外,疫後可能出現供應鏈多元化,亦恐促使通膨上揚,改變1990年以來通膨走低趨勢。
 
但部分人士認為,疫情對需求衝擊大於供給,因此市場仍預期通膨趨緩甚至產生通縮,而非通膨上升。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