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孫中英、沈婉玉/專題報導
投信投顧公會去年初爭取推動「台版個人儲蓄帳戶(TISA,Taiwa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但財政部始終未同意提供稅負優惠。近日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態挺TISA,讓這個議題又浮上檯面。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張錫說,推動TISA用意是引導資金進入台股基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富達國際投資教育機構主管野尻哲史直言,推動ISA帳戶,沒有負稅優惠會缺關鍵誘因,日本推出NISA(日本個人儲蓄帳戶)時,提供五年股利和資本利得免稅優惠,NISA帳戶從四年前的六百萬戶,到去年已有一千一百萬戶,可見稅負優惠的確是關鍵。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張錫說,推動TISA用意是引導資金進入台股基金,台股基金投資標的多是台灣中小型股(中小企業),若有資金活水,一來協助中小企業壯大、二來重振台股基金規模還可提高台股成交量,且重點是若有免稅優惠,民眾可長期投資,達到累積資產目的,台股也有穩定的中長期資金。因此公會建議自目前廿七萬元的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中撥出二點四萬元額度,做為民眾透過TISA投資台股基金的免稅額,但限制適用對象須持續投資台股基金五年以上。
不過,鼓勵民眾長期投資一定得透過減稅才有效嗎?財政部高層表示,我國對股票交易所得不課稅,可鼓勵民眾投資股票;在立法院剛通過的股利稅改方案後,股利所得可分離課稅或有最高八萬元的抵減稅額,不但鼓勵民眾投資股票,更是鼓勵長期持有賺股息,相關租稅優惠已經足夠。更何況,賣股賺錢不繳稅、股利所得也減稅,如果投資人買股票的支出也要抵稅,這是對股民有雙重的優惠,對其他類所得不公平。
儘管英國、日本、韓國等國皆推行ISA制度,提供投資股票租稅優惠,但財政部高層說,美、英、日、韓都有課證所稅,但台灣不課,各國稅制不同。
財政部持保留立場,一方面是基於公平原則,另一方面則有稅收考量。對此投信投顧公會估算,若有兩百萬人開TISA帳戶,每戶投入上限二點四萬元,約可增加五百億資金投入台股。張錫說,TISA投資資金免稅,「每年雖少收六十億元所得稅」,但台股成交量提高,證交稅每年將多收兩百億元,稅收反而有機會增加一四○億元。
但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指出,給「本金」扣抵是成本費用扣除的概念;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是給特定所得的定額免稅,以鼓勵儲蓄。因此投資本金若用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是來扣抵,名不符實。政大財政系教授陳怡澄也質疑,稅改已給股利租稅優惠,若給投資股票的「本金」租稅優惠並不合理,要提振資本市場,主管機關應改善基本面讓股民都賺錢,才是正道,不要老想用租稅減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