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宛瑜、邱瓊玉/台北報導
每年吸引六百萬名香客的台北行天宮,昨宣布為了環保及節約,明起廟埕不設香爐及供桌,信徒雙手合十拜拜即可,不燒香也不要準備供品,「用手敬拜、用心敬神」。
台北行天宮明天開始取消擺設供桌和香爐,以後拜拜不燒香、不備供品,行天宮煙霧裊裊及供品滿桌的畫面將不復見。(記者蘇健忠/攝影)
行天宮為此昨撤下使用長達半世紀的供桌與香爐,北市府民政局表示肯定與贊同。局長黃呂錦茹說,過去曾推行「不燒紙錢」,香客也沒有減少,顯然民眾已逐漸接受這樣的作法。
行天宮建廟五十多年,又稱恩主宮,祭祀關公,是北部知名廟宇,香火鼎盛,不少外國遊客慕名而來。
每人兩炷香 每年六百萬人
行天宮執事李楚華說,廟方從建廟一開始就不燒紙錢,十一年前將原有的五個大香爐減到兩個,廟內也不賣供品和香,由「效勞生」(廟內義工的稱呼)發香給信眾,一人最多兩炷香。李楚華說,但行天宮一年超過六百萬人次參拜,每人點兩炷香,數量驚人,加上線香多是進口,有化學物質,空氣品質仍受影響。
一名七十多歲女信徒每天都來敬拜,一待至少四小時,多年前檢查發現罹患肺腺癌,之後來廟內都戴著口罩;也有廟方工作人員和信徒反映,終日處在煙霧繚繞的環境中,身體不舒服。
小米糕 一天要丟掉上百個
李楚華說,讓廟方決定革新的另一個關鍵原因,是供品過度浪費。他表示,許多信徒買附近一個十元的小米糕供品,拜拜後就留在供桌上。原本廟方都會捐給弱勢團體,但這兩年民眾擔心有防腐劑,廟方也不敢捐贈,平日一天要丟掉上百個,初一、十五大日子,一天更要丟掉上千個,「倒到手軟,真的很浪費!」
他指出,有信眾會將供品餅乾、零食留下,廟方一開始捐給育幼院,但育幼院後來認為這些食品不健康拒收,如何處理供品讓廟方很頭大,「食物太多,好好的食物變成垃圾太可惜了。」
行天宮未來不再設大香爐及放拜拜供品的供桌,受到最大衝擊的是周遭賣香和龍眼米糕的小攤販和店家,每天香客將近兩萬人,一年創造上億商機,以後沒生意可做,面臨失業。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也該轉型了。」李楚華說,攤商賣了三、四十年,也應該要正視環保問題,一起轉型。
收驚婆婆 還是會拿香收驚
行天宮明天起在台北本宮、北投分宮和三峽分宮,同時撤除金爐和供桌;不過廟內收驚婆婆還是會拿香收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