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記者廖德修/台北報導
農委會林務局昨召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共有17種由一般類調升為保育類或珍貴稀有類,8種由保育類降級為一般類,包括台灣獼猴、山羌、白鼻心、眼鏡蛇、龜殼花、雨傘節、短肢攀蜥、大田鷸,其中以台灣獼猴最受矚目。林務局長林華慶表示,即使等級調降後也不代表可以任意捕殺野生動物。
林華慶表示,獼猴、山羌、白鼻心等動物在保育等級的調整,主要是根據牠們在野外族群的生態現況,絕非因為農損。即使是保育類動物,只要農民申報農損狀態,仍可依法處置,並非完全不能捕捉、宰殺。
台灣獼猴危害農作越來越猖獗,台東、彰化、雲林、嘉義及台南都頻傳「猴害」。(報系資料照片)
他強調,此次參與學者也確認調降等級並不致影響族群數量,更不會造成絕種。再以台灣本島目前畫設的各類保護區而言,總共占了全島總面積的45%,不只是獼猴,其他動物在這些區域內同樣受到保護,因此以棲地而言已相當足夠。
東海大學教務長、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良恭表示,目前台灣獼猴的分布,北部較少,新竹、苗栗以南就常見其蹤影,越往中南部、東部數量越多,尤其花東地區,推估全台約25至30萬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