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雄/新北報導
鶯歌國慶街包子窯、文化路合興窯先後遭拆,保留古窯的聲音才逐漸浮現,幸好除了所剩不多的古窯外,陶博館內也興建二座供教學及柴燒示範的蛇窯、四角窯,讓遊客尚能追憶那個「坱坱膏膏」的年代。
鶯歌國小仿登窯(目仔窯)形式興建的「鶯園童窯」,由於燃料問題尚未解決,目前只烤過地瓜。(圖/陳俊雄攝)
位於鐵道旁的合興窯,窯體雖遭拆除殆盡,但煙囪仍大致保存完整。有鑑於大煙囪在鶯歌當地相當稀有罕見,業者除規畫要在當地設置文化園區,並保證不會繼續拆除煙囪本體。遭拆的國慶街包子窯,一度是鶯歌主力窯廠,儘管文化局介入將爭取在鶯歌國中復建,但不少地方人士認為「生機渺茫」。
部分地方人士更認為,只保留一根煙囪,卻沒有完整保留煙道、窯體,這樣的復建只是半套,毫無意義。另在文化路芭樂埔的蛇窯,則是因土地及地上物所有權有紛爭,公權力難以介入私人產權下,煙囪本體已傾圮差不多了。除了這些即將走入歷史的煙囪,鶯歌地區也有新建數根新煙囪,除了中湖國小炘窯、鳳凰窯;鶯歌國小鶯園童窯外,鶯歌陶博館後方的陶瓷公園裡,則有一座蛇窯及四角窯,另在常設展區中,也製作登窯、蛇窯、四角窯等傳統窯廠模型,讓遊客可以了解古窯形制。
在陶瓷老街上的新旺集瓷,在賣場後方復建一座小四角窯,董事長許順杰還透露,這邊原本有二座四角窯,但都已經拆除僅剩地底下的煙道。許順杰說,柴窯燒起來濃煙蔽日,「現在不能燒,只能當作裝飾品啦!」當地文史工作者林聰明表示,古早時代鶯歌三百多支煙囪天天冒黑煙,沒有人在喊空汙問題,但今日只要煙囪一冒黑煙,就立刻有人檢舉,「這算是古今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