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放寬部分戶外活動可脫口罩,包括有飲食需求時、騎機車或腳踏車,還有可保持一公尺社交距離的室外運動、空曠戶外工作、山林海濱活動、易弄濕口罩之水域活動。有家長反應,孩子在公園玩,活動量大,汗如雨下,卻因不確定這算不算「戶外運動」,沒人敢脫口罩,很擔心孩子「沒確診、先中暑。」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兒童在戶外的「遊樂場」或「運動場」遊玩,可比照「戶外運動」規定,也就是說,與不特定對象保持一公尺社交距離時,可不戴口罩;反之,若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一公尺社交距離,還是要戴口罩。
莊人祥說,上述規定還是限定兒童在戶外「遊樂場」或「運動場」從事之活動,並非泛指兒童在「戶外遊玩」的所有情境。比方說,如果是媽媽牽著小孩在街上行走,小孩跑來跑去,這應該就不算。
不過,這些更細的規定對家長來說,似乎並無太大意義。王姓家長說,為了保持社交距離,恐怕只能在日正當中、四下無人時,才能脫口罩在公園遊戲場玩。邱姓家長表示,相關規定都是站在成年人的立場去看待「戶外運動」,沒有考量到兒童的天性和遊戲權,對於已確診康復或已接種兩劑疫苗的孩子來說,也不太公平。
至於在公園長椅坐等孩子的家長或祖父母,如果一公尺社交距離內沒有其他人,可以脫口罩嗎?莊人祥表示,依現行「因應COVID-19疫情防疫措施及裁罰規定」,外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下可暫免佩戴口罩的例外情形,不包括「在公園坐著。」
今年持續高溫,中央氣象局示警今起至下周二有極端高溫發生機率,在戶外長時間戴口罩,想必更加煎熬。指揮中心是否有可能研議「室外氣溫超過某一高點,可維持社交距離之戶外場合一率免戴口罩」?
莊人祥說,已經考量過很多保持社交距離即可不用戴口罩的戶外情形,但「室外溫度」隨時隨地變化,不適合用作為不戴口罩的情境條件,以免造成民眾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