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彭禎伶、魏喬怡/台北報導
38家本國銀行是家數過多還是剛剛好?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與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不同調。顧立雄日前已表示,38家國銀中有14家銀行資產占比不到1%,獲利能力也不是太高,因此鼓勵自主併購,但施俊吉28日卻公開表示「這是非常好的產業結構」,不獨占、也不過於競爭。
資產前十大國銀獲利率(中時)
身為金融監理最高主管機關首長的顧立雄已公開表示,台灣的確有OVERBANKING(銀行家數過多)的問題,資產占率逾5%的只有8家銀行,占率不到1%的高達14家,有些可能不具規模經濟。
所以顧立雄說,金管會將營造友善併購的環境,同時會強化公司治理的監理,在內稽內控、洗錢防制、法遵及資安上的要求會越來越嚴格,一些銀行可能會感到負擔沈重,因此他希望各銀行去思考併購的問題,金管會也鼓勵銀行合意併購,達到最適規模。
但行政院負責財金領域的副院長施俊吉昨日卻公開表示,台灣38家銀行,有人認為OVERBANKING,但他卻認為這是非常好的產業結構,若過於獨占,市場就會死氣沈沈,若過於競爭,市場就會不穩定,但台灣是符合「壟斷式競爭市場」。
施俊吉接著表示,即各家銀行在商品上看似相似卻又有些許差異,若政府要貸款,利率可以殺到0.5%,甚至0.3%都可能,這就是有競爭,但各家銀行在商品上又有差異化競爭,各具其利基,也因此一年可賺4,000~5,000億元。
施俊吉是以此表達,因為台灣有38家銀行充份競爭,因此金融科技業者若要發展,台灣會是很大的市場,只要是好的技術或商品,有38家銀行可能搶著買。
但先前顧立雄則是認為,在金融科技新技術上,可能要有足夠規模及銀彈的銀行,才能快速發展及收購,公股銀行及小規模的銀行可能連強化資安系統有會有些吃力,顧立雄曾直言:「如果(銀行)雖然小,但財務健全、公司治理佳、所有法遵做得好,假設若真的都這樣,那我也沒話講。」言外之意,即這種機率並不大。
不過,在施俊吉公開表態後,下午顧立雄即不願正面回應此問題,只表示不管銀行大小,只要公司治理及業務創新能做得好,自然有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