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林昱均/台北報導】
財政部20日公布統計通報指出,受惠於景氣復甦,上市櫃公司發放大量現金股利下,連帶提高我國2018年租稅負擔率到13.4%,較2017年12.9%增加0.5百分點,為近11年高點。財長蘇建榮在2018年底指出,短期目標是讓我國租稅負擔率達到13%,長期則為15%,以合理擴大稅基方式、減少不合理避稅情況,讓財政更穩健,減少舉債。如今看來,蘇上任近7個月就已達到短期目標。
財政部官員強調,提高租稅負擔率不等於加稅,尋求新稅基也是其中一種,像2018年我國租稅負擔率提高到13%以上,靠的就是景氣活絡下股利稅收增加所開拓的稅基。事實上,賦稅負擔率為國際上比較各國租稅水準時,最具一般性且被廣泛採用的工具,指的是賦稅收入占國內GDP比重,以代表該國國民賦稅負擔的程度。官員表示,我國自2000年來採行簡政輕稅措施後,租稅負擔率未曾見到13.5%水準,僅2008年達到13.4%、與2018年相當。
各國租稅負擔率。
自2014年財政部在時任部長張盛和採取財政健全措施下,租稅負擔率才由12%逐步上升。不過,相較於鄰近國家如新加坡13.5%、日本18.2%、南韓20%、美國為20.9%、德國也有23.3%的水準,而英國、加拿大、法國甚至超過25%以上,官員認為我國賦稅負擔率仍屬於偏低水準,加上歐美國家大多為社會福利國家,需龐大稅收支應,因此賦稅負擔率一向相對較高。而財政部期盼租稅負擔率提高,最主要原因還是在還債考量,以2018年我國稅收大於預算數約896億元,加上從2014年、2015年連五年共超徵約6,101億元,讓中央政府債務在近五年減少近6千億元。
據了解,財政部在6月後將啟動扣除額稅改,預計可能將通盤檢討現有的扣除額與免稅額,尤其是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已多次被立委點名應剔除,租稅負擔率可能將因此成長。財政部官員強調,將超徵稅款用於還債主因是中美貿易戰所帶來的經濟波動持續加大,未來若需要做刺激消費政策或是舉債做大型公共建設,同樣得做好準備、優化租稅結構以支應國家政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