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如/執筆
台灣托嬰環境有多糟糕?駐外人員特別有感受。「如果待在台灣,我不敢生小孩!」剛結束外派生活的駐外人員高曉雅說。
她7月時帶著7個月和4歲的孩子從法國回到台灣工作,為了安置7個月大的小嬰孩而去找公立托嬰中心,沒想到竟然候補到100多號,只好花錢請保母,但層出不窮的虐嬰新聞讓她對台灣保母品質沒信心,而一個月兩萬二的保母費更讓她質疑台灣一般受薪階級怎麼養得起小孩?對比法國小孩出生幾乎就是政府出錢養,她說:「台灣並沒有很歡迎小孩出生。」
駐外返鄉 大嘆怎麼養得起
法國總生育率自2008年起回升到2以上,高曉雅觀察,「政府的托育政策讓法國人不會怕生小孩。」她說:「婦女生完小孩後首個頭痛的問題就是孩要放哪?誰照顧?法國政府則讓家長免擔心。」
高曉雅表示,生下第一胎後,她便把5個月的嬰孩送去公立托嬰中心,托嬰中心免費提供尿布、奶粉、奶瓶、衣服,家長只要把小孩送進去就好。由於在法國生育不會造成父母親的經濟負擔,且不會干擾到職場生涯,沒有人需要為此「犧牲」帶小孩,國家的托育政策讓法國人願意生小孩。長期關心台灣托育議題的彭婉如文教基金會董事劉毓秀說:「在成熟先進的社會,女性就業率和生育率是成正比,法國就是很好的例子。」
長駐挪威的獨立記者李濠仲對台灣的托育環境也有切身之痛,他表示,他的孩子11個月大時,就送到挪威的幼兒園,國家接手養小孩的任務。反觀台灣,養小孩真的是各憑本事,公立托嬰中心排不到,只好請岳父岳母幫忙帶小孩,沒有長輩可以幫忙的只好花錢找保母。挪威經驗 托育幾乎零負擔李濠仲指出,在挪威把小孩送到保母家是罕見的,大部分嬰孩都是送至社區公立幼兒園,因為由國家管理、照顧,對父母來說有保障,且幼兒園幼教老師的水平一致。他說,「挪威幼兒園的老師幾乎都25歲以下,很活潑、有體力。這和台灣普遍把小孩送給年齡稍大、多退休人員為主的保母撫養,是截然不同的托嬰養育環境。」
在奧斯陸工作的IT工程師David Hsu指出,挪威政府讓托育變得零負擔。依據今年規定,在9月1日前出生的嬰兒,明年8月保證可進入幼兒園。換句話說,嬰孩11個月就可以去幼兒園。幼兒園的費用按家庭總收入來計算,最多是一個月2580克朗(約台幣10082元),一個家庭一年最高有25000克朗(合台幣97500元)的「幼兒園支出」減稅額,因此養小孩幾乎是免費的。此外,父母還可選擇49周的全薪育嬰假或59周可領8成薪資的育嬰假,所以生小孩不會造成經濟上的負擔。
政府失能 育嬰環境怎麼好?
反觀台灣,小孩生下來後誰帶、要花多少錢養,一直讓時下男女困擾且害怕。李濠仲指出,少子化反應的是一連串政府失能的問題。既然已經少子化了,公立育兒園還必須候補上百號,可見托育政策的失效。而家長普遍工時過長,讓大多數的人無法四點半去接小孩,更讓托育問題雪上加霜。他無奈表示,「托育問題不是發放津貼就可以解決。挪威是把小孩當國家資產長遠的照顧,而台灣小孩投胎前只能許願能誕生在有錢的父母家,沒錢也要有有閒的祖父祖母,否則只是自討苦吃。」此等惡劣的育嬰環境,如何期許國人增產報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