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燕華、羅建旺/宜蘭報導
被譽稱台灣新文化運動之父的蔣渭水,安葬台北市84年後,將遷葬回宜蘭故鄉,遷葬日期即是蔣渭水創辦「台灣文化協會」94周年日、10月17日當天。縣政府最近在櫻花陵園打造「渭水之丘」,讓一代民主先賢榮耀落葉返鄉。
蔣渭水是宜蘭人,推動台灣民族運動,受到尊崇,1931年逝世後,原安葬在大直山公墓,1942年因墓區設置軍事要塞被迫遷葬,1952年經友人募款,遷葬在台北市信義區六張犁的大安第六公墓現址,因蔣渭水墓具歷史文化意義,民國101年6月1日,台北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
縣政府與蔣渭水後代為了讓先賢落葉歸根,經多年努力後,決定在今年將蔣渭水的遺骸遷葬回宜蘭,為彰顯蔣渭水的貢獻,縣政府在櫻花陵園興建「渭水之丘」,做為蔣渭水的遷葬處。
「渭水之丘」是在櫻花陵園的最上層丘地,長20公尺、寬13公尺的綠地小廣場,蔣渭水的墓地也提供民眾瞻仰,渭水之丘與其他墓地相鄰,代表他永遠與大眾站在一起的願望,墓地沒有突出的墓碑或華麗裝飾,只在附近移植一株一人合抱、約5公尺高的大樟樹紀念,台基上則以多國文字雋刻蔣渭水生前著作「臨床講義」。
渭水之丘計畫今年7月完成,周圍設置「蔣渭水生命美學館」、「雪谷步道」、「登山休憩所」等,形成完整的紀念園區。
縣政府昨天指出,蔣渭水在1921年10月17日創辦台灣文化協會、發行文化會報、辦理文化義塾、文化講演團、文化書局、知識講習會等,這一天是重要的日子,因此遷葬日期就協會誕生日、10月17日,遷葬的同時將舉辦結合戲劇、音樂會、健行、路跑等紀念活動。
小檔案/蔣渭水
蔣渭水字「雪谷」,台灣宜蘭人,1891年2月8日生,1931年8月5日逝世,得年41歲。他既是醫師,也是民族運動者、反殖民運動的領袖,一生倡立4個影響台灣的事業,包括台灣史上第一個全台性的文化組織「台灣文化協會」,第一份台灣人的報紙《台灣民報》,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政黨「台灣民眾黨」,第一個全台性的工會組織「台灣工友總聯盟」,對台灣發展深具影響。(資料來源/宜蘭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