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85863

台灣房價史/我在1970年代買房⋯光復北路1坪2.8萬元 工作2年買房

#多空 #租售 #台灣房價史 #莊孟翰 #自備款 #房價所得比

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口述 蔡佩蓉/撰文

高房價時代,不少建商業者會告訴年輕人「怎麼樣都該努力買房」、「市中心買不起就先從郊區著手吧!」但實際上,這是很不負責人的說詞。目前的是薪資倒退至16年前、物價卻「回不去」的年代,面對全球性不景氣M型化的社會結構,有錢人瘋狂想辦法錢滾錢,年輕人卻覺得沒有未來可言,這恐怕會造成社會的嚴重不安定⋯

年輕人的苦,就源自於不管買台北市或新北市的房屋,得面臨「不吃不喝10年以上」成為屋奴的壓力。若依據住展雜誌、國泰房產指數、永慶房屋等機構的「房價所得比」指標,一般年所得92.4萬元的家庭,要在台北市買中古屋必須不吃不喝21至25年,買預售屋則要年33年,跟當年只要省吃儉用2~3年或5~7年就可買房,實在非常懸殊!

回憶過去,台灣經濟起飛年代,我們雖然從小吃苦、求學時期省吃儉用,但上進的動力就來自「對台灣未來有希望」。

1975年(民國64年)當年我從軍中退伍踏入職場成為新鮮人,初期每月薪水7000~8000元起跳,2~3個月後逐步調薪至1.2萬元、1.3萬元,當台灣經濟跟著起飛之際,沒過多久獲得升職調薪,加上年終獎金豐厚,又有其他公司挖角跳槽機會,僅僅工作2年,就快速累積了20多萬元的購屋自備款,在光復北路、南京東路附近買了人生第1間房子。

當時預售屋每坪2.8萬元,30坪總價約80萬元,可貸款7成,自備款約20幾萬元,其中有10多萬元是依據工程進度付款,因此壓力並不大。那時候工作2年就萌生買房念頭,是源自1973年我念中興法商學院時,發現因國際油價大漲,附近麵包店原本賣1元的菠蘿麵包,竟然大漲5成變成1.5元,讓我驚覺通膨的可怕,加上學生時期從鄉下北上租屋,深深覺得要買房才能安定下來。

而現在這個「有錢人最光明、年輕人最黑暗的時代」,就在於一般沒有富爸媽的孩子,得面對追不上房價飆漲速度的無力感,台灣已經揮別高經濟成長年代,看著房市從19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至今,從最初「薪資所得成長帶動房價」,到現在「游資炒高房價」的現況,我實在覺得,政府應該制定真正為人民住房需求的政策,台灣才不會成為失落的「鬼島」。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