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黃琮淵/台北報導
萬物齊漲點燃通膨烈火,中央銀行罕見在臉書貼文指出,近月多項重要民生物資CPI年增率雖走高,但這並不屬物價「普遍」、「持續」、「顯著上漲」的通膨現象,且主要機構皆預測今年CPI不至於超過2%,加上油電價格平穩機制適時啟動,有助降低通膨預期,強調國內物價仍屬穩定。
主計長朱澤民說「一碗蚵仔麵線20元」引發熱議,也讓通膨問題白熱化。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9月CPI年增率達2.63%,創8年半以來新高,17項重要民生物資CPI高達3.31%,其中豬肉漲幅7.75%,創下79個月來新高。
17民生物資走高 豬肉漲最多
雖有專家認為台灣有輸入性通膨問題,且恐延續到明年。惟按照主計總處說法,目前國內沒有通貨膨脹的狀況,但「壓力有比較大一點」,不過因包括沙拉油原料的黃豆價格連續多月下跌,豬肉、雞肉漲幅未再擴大,價格慢慢回穩,研判高點已過,10月物價漲幅就會收斂。
央行則持相同看法,只有部分商品價格短暫上漲,這不是所謂的通膨。首先,通膨要符合一般性物價(如CPI)「普遍」、「持續」與「顯著上漲」等特點,民眾對物價下跌較無感受,對物價上漲的感受較深,其次今年通膨率高,與去年物價下跌致比較基期較低有關。
油電水價平穩 降低通膨預期
央行解釋,若以近3年平均(2019~今年9月平均)通膨率而言,則仍低於1%,相當溫和,主要機構預測台灣今年CPI不至於超過2%,且明年將回降,通膨預期在2%以下,意思就是,國內通膨率應無持續走升之虞。
央行指出,17項重要民生物資CPI年增率雖呈走高,但占CPI權數不大,影響相對有限。而油料費、運輸費及蔬菜價格上漲較多,是受短期因素影響,如菜價與豪雨成災有關。
最後央行表示,台灣長期以來通膨率維持低且穩定的結構性因素仍在,如全球化與自動化等因素導致供給面成本下降、公共費率(水、電費)平穩、貨幣政策透明度高,及沒有政府債務貨幣化問題,短期均未見鬆動。
央行指出,行政院成立的跨部會「穩定物價小組」,除關注個別商品價格上漲是否有連鎖帶動的效應,今年電價不調整,及油電價格平穩機制適時啟動,均有於助降低通膨預期自我實現之可能性,可達穩定物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