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季晶晶、記者彭宣雅/綜合報導
英國《衛報》報導,每分鐘全球約賣出一百萬個塑膠瓶,在二○二一年前躍增百分之廿,屆時每年用掉的塑膠瓶將超過五千億個。環保人士擔心,回收系統無法承擔此一巨量,將製造出嚴重性直逼氣候變遷的環保危機,危害海洋和其他環境。
每分鐘全球約賣出一百萬個塑膠瓶。(圖/美聯社)
換算成每秒全球兩萬個塑膠瓶的銷量主要來自市場對瓶裝水的無止盡需求,以及「隨身瓶」文化的西風東漸,傳播至中國和亞太地區的結果。
歐睿信息諮詢公司的「全球包裝趨勢報告」依最新數據估算,全球在二○一六年賣出超過四千八百億個塑膠飲料瓶,十年前是三千億個,二○二一年前將增加至五千八百卅三億個。
用來裝不含酒精的飲料或純水的塑膠瓶大部分屬於寶特瓶,主要材質是可回收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但防止汙染海洋的回收力道卻遙遙落後用量激增速度。以去年來說,回收的塑膠瓶數量不到售出的一半,重製成新瓶的比率只有百分之七,其餘都進垃圾掩埋場或海裡。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研究,每年有五百萬至一千三百萬噸的塑膠流入海洋,被海鳥、魚和其他海洋生物吃下肚,到二○五○年,海裡塑膠總重量將超越魚群。
比利時根特大學科學家最近估算,吃海鮮的人每年至多吞下一萬一千顆塑膠微粒。去年八月,普利茅斯大學研究發現英國捕獲的漁產中,三分之一體內含有塑膠,包括鱈魚、青魚和蝦蟹。歐盟食管署已呼籲進行緊急研究,理由是「塑膠微粒可能汙染商業漁獲的可食魚肉」,對人類健康和食品安全的疑慮日益升高。
環保組織「抗汙水衝浪者」成員泰格農說:「塑膠汙染危機直逼氣候變遷的威脅,因為它汙染每一種自然系統以及愈來愈多的生物。科學顯示,塑膠還無法被食物鏈吸收,不管在何處被消化,都會將毒素帶到我們餐盤。」
該組織主張實施塑膠瓶回收押金制,鼓勵再利用。泰格農表示:「儘管過去廿年可棄式塑膠瓶的生產急遽增加,控制用量和回收再利用機制卻沒跟上腳步。」
世人日益擔心海洋塑膠汙染的嚴重性。科學家上月發現南太平洋一座極偏遠的無人珊瑚礁竟然布滿近十八噸的塑膠垃圾。另一份調查發現,極地海濱即使人口稀少,也遭受嚴重的塑膠汙染。
國內環團說,政府一直沒很重視海洋塑膠垃圾,也沒有拿出辦法,是未來隱憂。
「看守台灣」秘書長謝和霖說,漁船出海時產生的垃圾,是否都往海裡丟棄,政府應監督管理,如漁船出海時應申報可能產生的垃圾量,或繳交一筆保證金;漁船回來入港時,帶回垃圾量要與出港時的申報量一樣,才能拿回保證金,這須長遠規畫。
他表示,塑膠瓶回收價格低落,應提高業者繳交的費率,補貼回收商,提高回收意願。另也應在各社區設回收站,方便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