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即時報導
為了改變民眾對於社會住宅的刻板印象,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大力推動「青年創新回饋計畫」,開放青年提案申請入住社宅,不過市議員王鴻薇質疑,很多住戶、民眾根本就沒有聽過該計畫,也沒有參與過,更沒覺得社區被活化,質疑市府成效不彰,要求檢討。
對此,北市府都發局長黃景茂表示,青創戶確實比較特殊,目前考慮將部分青創戶培養成種子,做經驗傳承,未來也不會再規畫所謂的「青創戶」。
北市南港區的東明社宅,徵件35戶「青年創新回饋計畫」,明年2月開放入住。 圖/北市都發局提供
北市府總計在健康、興隆、青年、東明等四處公宅推「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只要是20至46歲青年都可以個人或團體,提出對活化社區有益的計畫書,通過審查後,就能免抽籤入住公宅。
不過王鴻薇表示,青創回饋計畫,是為了要活化社區,但日前曾針對健康和興隆D2青創戶,進行問卷調查,總計100人,結果發現有八成六民眾沒參加過青創活動計劃,許多民眾也在訪問時質疑沒有感覺社區真的有活化,痛批該計畫顯然成效不彰。
王鴻薇質疑,青創戶目前粗略可以分為課程講座、社區環境維護、網路社群連繫,都是不同方向的服務,但是評審方式相當制式,不同的服務方式卻沒有不同評量,管理方式顯然有問題,要求市府檢討。
對此,黃景茂表示,目前有4處公宅設有「青創戶」,確實是比較特殊的案例,目前規畫轉型。都發局也表示,都有委託輔導團隊,定期檢討,若成績不佳者,會用輔導的方式,完成原本設定的計畫。黃景茂說,會從中培養一些好的青創戶做為種子,把活化社區的經驗傳到下一個新的社會住宅,以後可能不會再有所謂的青創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