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俊智、鄭國樑/綜合報導
桃園近年人口持續成長,汽機車不斷增加,也衍生許多交通違規亂象。然而,隨個人主觀意識抬頭,違規申訴也逐年成長,交通裁決處雖有10名以上專人審查,每人每天負責30件以上案子,仍難消化所有申訴。
交通部公路總局資料顯示,桃園汽車總數2018年為78萬餘輛,去年成長超過82萬輛,機車也從118萬一路成長到將近130萬輛;桃園市交通事件裁決處統計,全市2018年違規申訴案件為2萬3388件,前年增加到3萬5455件,去年因新冠肺炎影響,三級警戒使民眾減少出門,案件量雖無明顯成長,但也和前年差不多。
桃園市交通裁決處表示,絕大多數的申訴案件都是超速、違停或未依標誌標線行駛,但每個案件的複雜程度不同,所需花費心力也不同。有時可能會為了確認違規態樣必須反覆觀看好幾次影片,拿放大鏡檢視細節,有時也必須一直看法條,確認適用哪一條法規裁罰及罰多少錢。
交裁處有10名以上專人處理申訴案件,看似人員充足,但事實上,專人還得準備民眾提行政訴訟時的答辯狀,以及服務現場申訴或申請調查證據的民眾,現場申訴偶而也會有不理性的民眾,為了安撫對方情緒,經常忙到心力交瘁。
審查人員私下表示,會申訴的民眾多半不認為自己違規,也有人明知自己違規,但認為違規態樣不嚴重,不應該受罰。申訴常見理由不外乎「趕時間」、「沒注意」或「不知道這樣算違規」,也有人裝病或稱家中有急事,甚至有申訴者主張貓狗也是家人為由,以救貓、救狗為由替自己超速辯駁。
審查人員也說,為了撤銷罰單,有些酒駕者駕照被吊扣或吊銷者就打悲情牌,常見「沒有駕照就沒辦法工作」理由,甚至翻出家庭照,苦求網開一面。雖然心裡難免會同情民眾,但違規屬實,還是只能按照程序,依法行政。
交裁處每年經手申訴案件數以萬計,也並非全部沒機會平反,事實上,每年約有18%案件會改裁,等於有申訴就有機會;交裁處長張丞邦表示,民眾申訴若能提供對自己有利的證據,過關的機會就越大。
桃園曾有一名男子依照道路施工現場的義交指揮,在禁止左轉的路口左轉,結果被員警攔下開單,罰款600元,但幸好車上有裝行車紀錄器,拍下義交指引方向過程,申訴之後才得以平反;另外,一名女子曾因機車被人移出停車格挨罰,事後養成停好車就拍照的習慣,不久果真派上用場,透過申訴替自己省了罰單錢跟拖吊費。
另外,申訴若能提出清楚說明理由,過關的機會也很大。桃園一名男子收到高速公路違規行駛路肩的罰單,但他主張當時狀況是準備駛入高速公路,匝道口道路縮減,造成一半車身在路肩、一半車身在匝道情形,看似準備行駛路肩,實則準備駛進高路公路。他向交裁處說明之後,也成功替自己省下4000元罰單。
律師蔡學誼表示,對於交通違規罰單,若民眾認為自己有正當理由,不應受罰,可依據罰單上所記載的時間內,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訴,而申訴的重點,除了受罰當事人本身的陳述之外,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提出證據,交由受理申訴的機關作為撤銷原舉發罰單的參考,而最有力的證據莫過於影像證據,像是行車紀錄器的影像,就是很重要的證據之一,但是影像的內容,也必須有清楚拍到民眾所要表達正當理由的原因,這樣才能讓受理申訴機關很快的判定是要維持原處分,還是要撤銷這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