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林和生
近幾年在屏東有關古蹟拆除、工廠設立引起的抗爭,蔣月惠幾乎無役不與,但也因此得罪不少人,她比喻自己是「走在鋼索上的人」,早寫好遺書力抗不公不義。
拉著小提琴、義賣衛生紙,這是蔣月惠的日常,屏東市人不陌生。她坦言,政治從不在自己人生選項,當初看上每票30元選舉補助能為「羅騰園肢體殘障護理之家」帶來額外收入,才毅然參選,堅持不設競選總部、不發選舉文宣,靠非典型策略,誤打誤撞進入屏東縣議會。
蔣月惠義賣月曆為籌措羅騰園經費,她的一生幾乎都為院生而活。(林和生攝)
熟知她的友人透露,蔣一生幾乎都為羅騰園的院生而活,但受不景氣影響,加上有人認為她當選議員,院生不需再接受外界援助,反讓她募款更艱辛。
當選議員後拿到近7萬元月薪,扣除勞健保、4000元紅白帖費用,只留4000元當生活費,其餘6萬元全捐羅騰園。她說,以前規畫保險金每月約1萬多,日子還過得去。
雖頂著議員光環,她仍做著政治人物不關心的事。為1間皮革工廠偷排廢水,不分日夜拿著保特瓶在大排採樣,1年逾340天監控,終於抓到惡行證據移走工廠。
包括高樹鄉刀鋸工廠設立、墾丁轉運站、縣立游泳池拆除,加上這次拆遷民宅,不管是不是自己選區,她都堅持到現場與民眾同陣線,也知因此得罪不少既得利益者,她甚至先寫好遺書交家人,置個人生死於度外。
開著破舊且貼著膠帶的老車,認識她的人開玩笑說:「幫助弱勢結果自己變成弱勢,蔣月惠應是台灣政治史上第一人。」但也因她的憨直,讓外界認為不可能的請託案件,都能在「女阿甘」的橫衝直撞下變成可能。
蔣月惠昨接連參加多個政論節目,全台都對她投以佩服眼光;她則將榮耀歸上帝,也感謝被咬的女警,成就她被世人所見。參加中天談話性節目時她說,「絕不會選縣長,因我要言論自由!」只有如此,才能更落實公平正義。看來,全台颳起的「蔣月惠旋風」,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