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5796

抗通膨 楊金龍有三大法寶

#楊金龍 #通膨 #理財
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綜合報導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29日指出,台灣過去面臨數次通膨衝擊,央行運用多元政策工具,適時調整貨幣政策,有效減緩通膨衝擊,政策工具箱包括利率、匯率,及貨幣與信用管理三大工具,透過資金借貸成本及數量,影響實體經濟,落實多重目標,使得長期以來通膨維持低且穩定。
 
楊金龍應中研院經濟所邀請,以「台灣的通膨與貨幣政策:回顧與展望」為題演講,他表示,台灣面對四次通膨挑戰,包括1971年至1982年台灣的高通膨時期、1983年至2007年通膨轉趨溫和時期、2008年至2020年台灣通膨低且穩定時期、2021年至今台灣通膨走升期,主要多來自外來的供給面衝擊(即輸入性通膨),政府因此積極採行供給面措施因應,央行也運用多元政策工具,適時調整貨幣政策,有效減緩通膨衝擊。
 楊金龍。圖/中時報資料庫
楊金龍 圖∕本報資料庫
楊金龍強調,央行政策工具箱包括利率、匯率,及貨幣與信用管理三大工具,透過資金借貸成本及數量,以影響實體經濟,落實多重目標。即價量並行、漸進緊縮貨幣政策,抑制通膨預期。
 
今年以來央行三度調升政策利率,合計共0.5個百分點,並二度調升新台幣存款準備率,合計共0.5個百分點。楊金龍說明,與美、歐等經濟體比較,台灣緊縮貨幣政策程度相對溫和,主要是美、歐等經濟體積極緊縮貨幣政策,實際上也對台灣的經濟、物價與金融帶來緊縮效應。
 
由於國內物價今年上漲,主要受供給面因素影響,政府持續以供給面措施因應,對整體物價的穩定有很大的幫助。央行則採行價量並行方式,適度緊縮貨幣政策,制約通膨預期。結果使得台灣物價漲幅,相對美、加、歐及部分亞太地區來得低。
 
楊金龍認為,2021年至2022年台灣平均CPI年增率為2.5%,輸入性通膨壓力主要來自國際原物料及商品行情上揚,且今年新台幣貶值,也增加進口原物料及商品成本,但國內通膨尚屬可控。央行貨幣政策因應當前通膨情勢,採行價量並行、漸進緊縮貨幣政策,抑制通膨預期。
 
統計今年前十月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指數年增率為11.17%,因新台幣對美元較上年同期貶值5%,使得以新台幣計價的進口物價漲幅升為17.1%,估計將讓今年CPI年增率上升0.12個百分點至0.25個百分點,若今年新台幣對美元平均貶值6%,對CPI年增率影響為0.15個百分點至0.3個百分點。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