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實價登錄2.0在2021年7月1日上路,完整揭露門牌、地號,也將預售屋全面納管並即時申報,並增訂主管機關查核權及加重罰責,也納入預售屋紅單交易管理及定型化契約備查規定,希望讓不動產交易更透明。而在過去沒有實價登錄制度時,房產業者確實在銷售上更有操作空間;一名資深代銷透露,沒有實價登錄規範時,早期不少代銷業者有很多銷控、促銷手段,且加上消費者處於資訊不對稱情況,代銷更容易操作、營造熱況,像是為了先促銷預售屋的大坪數產品,會以這是「斷頭戶」釋出、價格更優的話術,來吸客。
該名資深代銷表示,每個預售案的代銷都有自己的一套銷售手法,案場專案經理都有一份「銷控表」,可清楚掌控案子的底價、開價、戶數、銷售情形等,銷售上都有階段性的策略,每一波的銷售方案都不一樣。
資深代銷指出,比如一個預售案有規劃2房、3房及4房產品,因為通常大坪數產品比較不好賣,因此現場代銷主管會祭出「激勵獎金」,告訴底下的人先銷3、4房,誰賣得多就能拿更多獎金;因此銷售人員無不卯起勁,有些銷售會以某4房產品是上一手買家「斷頭釋出」的,以價格可更優惠、「就用成本價賣你」等話術,來吸引客戶購買,但就算所謂「成本價」、業者依然賺很多,不過消費者依舊信以為真,因當時資訊不明、幾乎都是代銷說了算。
若有消費者問道有沒有在賣2房產品,為了先賣掉3、4房,銷售人員通常會說「2房都賣完了」,該資深代銷說,或待3、4房已銷售一定成數後,若有民眾想買2房,銷售會問「你的期待價格是多少?」如果本來該案業主設定2房的單價為50萬元,若詢問的民眾透露「期待的價格55萬元、55萬元可接受」,則銷售人員可以操作的空間又更大,「過程中還會故意醞釀議價空間及氛圍,單價來回減個1萬、2萬,讓消費者認為賺到,但其實業者還是賺飽飽」。
而實價登錄2.0刪除現行成交資訊以區段化、去識別化方式揭露的規定,使門牌、地號資訊完整揭露,並溯及2012年8月實價登錄實施後已揭露案件,數百萬筆成交資訊可讓民眾完整詳細的查詢,讓整體交易資訊更為透明;此外,預售屋於簽訂買賣契約日起30日內、必須辦理成交案件資訊申報登錄,這樣的制度規範下,該資深代銷指出,交易資訊更加透明了,短時間就揭露,交易價碼一目了然,的確減少很多代銷操弄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