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李樹人╱綜合報導
雖然沒有生過孩子,但老王認為,腎結石發作的痛苦,應該比生產還痛。那天清晨時,他被一陣絞痛給痛醒,以為吃壞肚子,天真認為,只要休息、上完廁所就沒事,但腹部越來越痛,有如刀割,連呼吸都在痛,整個人痛到在地上打滾,冷汗直流。
擔心自己會痛到暈倒、失去意識,老王隨便套件衣服,下樓攔了計程車,趕緊至醫院急診室,家裡距離醫院的車程約半小時,原本痛到想死,但奇怪的是,到了急診室,居然不太疼了。
醫師指出,腎結石的疼痛指數僅次於生產,千萬別硬撐。 圖/本報資料照片
經過X光及超音波檢查,確診為腎結石所引起,一顆0.6公分大小的石頭就卡在輸尿管內,且腎臟已經出現水腫現象,急診醫師研判,並無立即危險,打了止痛針,等到疼痛緩解,就可回家休養。
對於飽受過腎結石折磨的人來說,很難形容那種錐心之痛,有人就說「痛到真的快往生了!」、「真的痛到靠背了」,不過,也有人說得較精準,「就像是有人用小刀在割尿道、輸尿管」。
高雄榮民總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簡邦平指出,腎結石是指尿液中的礦物質結晶物累積在腎臟內形成結石,屬於腎臟常見的疾病,受限於體質,容易復發,通常治癒後五年內,復發機率高達五成。
簡邦平指出,腎結石盛行率約10%,男生遠遠多過女生,大部分患者都是30至50歲的中壯年男性,目前原因不明,症狀為腰痠背痛,伴隨血尿、頻尿、排尿困難、腹股溝劇烈疼痛等,痛楚為間歇性、持續性。
許多人都以為腎結石的形成,與吃太多豆腐有關,或者攝取過多的鈣質,其實不然,雖然大多數腎結石患者的結石成份中含有鈣質,但真正的禍首並不是「吃太多的鈣質」,而是「水喝得不夠」。
簡邦平表示,容易形成腎結石體質的人,如果少喝水,尿量減少,尿液中的代謝廢物、礦物質結晶濃度提高,就會增加結石風險。一般來說,腎結石較常發生在夏季,因為高溫天熱,流太多汗,如果來不及補充水分,就會形成腎結石。
不過,冬天也可能出現腎結石劇痛的慘劇,因為天冷,不覺得渴,就不太會主動補充水分,上廁所次數就會明顯降低,如果又常吃高鹽及高蛋白的火鍋料理,就可能讓腎結石越來越大、越來越多。
簡邦平指出,腎結石患者平常沒事,較小的腎結石常隨尿液排出體外,但如果小石子掉下來時,剛好卡住輸尿管,尖銳邊緣就這樣來回地刺扎著輸尿管壁,真的讓人痛到死去活來。
在治療方面,先給予止痛,緩解疼痛,再依照結石位置及大小來決定處理方法,如果小於1公分,通常建議患者大量喝水,小小結石有機會隨著尿液自行排出體外。如果結石超過1公分,或是持續疼痛,就會透過體外震波碎石機讓結石變成七八塊,再經由輸尿管鏡取出體外。
除了多喝水之外,簡邦平建議,避免憋尿,應該多上廁所,少吃高鹽及高蛋白食物,深綠色蔬菜、豆腐、茶和可樂等食物因為含有豐富的草酸,也應該盡量少吃。
對於有過這類生不如死、慘痛經歷的中壯年男性來說,一次痛苦就像是去了半條命,不過,人是健忘了,時間一久常忘了固定回診接受檢查,飲食禁忌也拋之腦後,簡邦平提醒,腎結石體質者務必每半年回診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