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兆豐案引發本國銀行是否重獲利、輕管理的質疑,景氣疲弱更讓企業的道德風險大升。中華信評昨(23)日指出,台灣銀行業處於極度競爭環境,在持續偏低利率下,病灶問題浮現加快。惠譽信評也分析,銀行、保險為衝刺業務、又要滿足大股東的獲利高要求,「被迫冒險作生意」。
中華信評資深副總經理張書評表示,台灣市場銀行業競爭特別激烈,因此才會有必要往海外發展。然而,海外市場並非業者能完全掌控,相較於銀行業海外分行的作業高風險,台灣壽險業到海外進行合併與收購,整體資產部位的海外風險,已逼近「每1元就有0.5元」的高水位。
惠譽信評副總黃嬿如指出,估算台灣銀行業信用成本占總資產率,去年底約6個基本點,是歷年來最低水準,即銀行業能夠有效掌握客戶違約的機率,信用成本才能大降,但「今年肯定會增加」。
她說,尤其景氣不佳,銀行業為提高獲利,會在某些灰色地帶加強推銷,卻無法掌握市場風險,可能導致損失更大,像是銀行冒險推銷TRF,就是最明顯的案例,銀行為此損失及提存壞帳,將影響國銀今年獲利減損約10~20%。
張書評表示,今年本國銀行營收轉壞,第1季已初步預告,單季利息收入率整體平均少3個基本點,市場競爭、景氣不佳、央行連續降息,加呆帳上升等多重利損,今年銀行業的ROA趨跌至0.8%以下,「景氣低迷愈久,銀行的壞帳持續上升就愈長」。
惠譽資深副總李信佳指出,先前銀行信用成本最差時,是DRAM及面板等四大「慘」業的融資;今年這兩個產業好轉,單一產業融資風險大幅減少,卻因接續房地產市場疲弱、中小企業壞帳浮現,壞帳率雖不會出現歷史新高,但銀行今年獲利必然大減。
他說,這樣一來,銀行可能要求其他業務多賺一些錢來彌補,但這卻有可能會成為明年新增的壞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