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中央研究院昨宣布成功合成能辨識新冠病毒蛋白質的單株抗體群,將可作為快篩檢測裝置的關鍵試劑,15至20分鐘內,就能篩檢出陽性與否,此一消息振奮全台,中研院研究團隊今天下午在基因體研究中心召開記者會,向國人報告此一成果。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安綏表示,現階段新冠病毒感染偵測儀器需要四小時,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可以跟流感快篩一樣,15到20分鐘就可以。研發一種檢測感染時產生的抗原,抗原大量產生時,也是最具傳染性的時候,如能測到便能精準處理。中研院有十多個團隊都為此努力,該實驗室是針對核蛋白抗原做研究,針對抗體進行研發。
開發新冠肺炎快篩試劑的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團隊一起合影。記者陳宛茜/攝影
楊安綏表示,2月18日找到七種人類冠狀病毒核蛋白抗原,19日內製造出第一批四十六株毫克等級產量的單株抗體。其中有一株抗體有極佳的單一辨識性,只對新冠病毒有反應,並不會與SARS、MERS病毒或其他導致一般感冒的冠狀病毒有交叉反應,可於快篩時有效判別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楊安綏透露,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完成抗體開發,是因為有一個專利平台:合成抗體庫技術平台。此抗體庫的使用和保存均以大腸桿菌系統操作、不需動物設施,因此時間、耗材和環境成本極低。再加上運用人工智慧作為設計根本,快速提供大量新穎、具獨特性針對抗元的對應辨識抗體,生產將近一百種抗體庫。因為這些抗體庫成功建立,才能快速找到可做成快篩試劑的抗體。
「工作才剛剛開始。」楊安綏表示,目前完成的抗體還不能用在臨床上,下一步是製作試劑,再將抗體試劑技術轉移給廠商,製造出檢測裝置、小量生產,然後才能運用於防疫工作。
記者會上,近十位工作團隊成員到場,在楊安綏要求下起立,向大家介紹。楊安綏表示,這些成員工作包括抗體開發、抗體生產與抗體庫開發、品質控制、人工計算等,19天不眠不休、不斷加班趕工完成此一研究成果。
「三個月內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楊安綏表示,團隊會盡量努力。要用一百個病患來實驗嗎?楊安綏表示「我無法回答」,自己只是研發的部門。準確性如何?他表示團隊的任務是提供最好的抗體組合,靈敏度和準確率必須到臨床實驗之後才能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