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何醒邦/台北報導
民眾黨、國民黨兩大黨團昨天質疑蔡政府的「8年20萬戶」社會住宅數字灌水,政策跳票。對此,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說,在野黨與官方的爭議,源於統計的基準不同,至於有無灌水,他認為小英政府在興建社宅上還算認真,但包租代管則嚴重膨風,政策沒達標、也沒意義。
呂秉怡說,對於社宅戶數多寡的認定方式,在野黨與內政部兩方是在「雞同鴨講」,意即統計的基準、立足點不同,小英政府任內實際可入住的社宅是兩萬多戶沒錯,但已發包的七萬多戶,這部分確實也跑不掉。
他認為,社宅進度緩慢的原因在於公部門的效率不彰,以及取得土地後,還要與周遭抗爭的居民溝通協調,加上先前又缺工缺料,蓋一棟社宅約耗時三、四年。
至於包租代管政策,內政部聲稱五年要達到45萬名房東加入,引起在野黨批評,目前僅有5萬4千多戶,還有灌水現象。呂秉怡說,包租代管目前確實是「虛胖」,沒有達到政策效果。
他指出,之所以有5萬多戶的數據,是很多原來在591租房網的房東「帶槍投靠」,藉由租賃業者「洗」到包租代管,同樣一群人在玩大風吹,也與三百億元租金補貼的房東重複計算。
而原本社宅租客的年限是三加三年,現在包租代管的房東如果一年一簽,三年就有三個房客,不斷換房客之下就是在填充KPI。
他指出,做一戶包租代管的成本,包括有房東、房客、租賃業者的相關稅費補貼等,已可做兩戶多的純租金補貼,即便花費的資源高,看似蓬勃發展,但業者大多為了迎合房東,可能調漲租金、縮短租期,甚至挑剔弱勢房客。只要一旦政策結束、沒有資源補助,房東與業者也會紛紛退散去,既沒幫到弱勢,也沒扶植租賃產業,可說是兩頭空。
呂秉怡說,內政部不要為了KPI硬撐,寧可戶數少一點,也做得扎實一點,不要打腫臉充胖子,不然一點意義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