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彭宣雅/綜合報導
我國大量進口國際垃圾,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是在經濟部。環團認為,經濟部應該要管理、環保署要稽查,否則,甚麼項目都用業者有需求、工業需要化整為零進口,建議先處理好我國自己垃圾的回收內容與制度,再談進口塑料、廢料。
長期關注廢棄物管理的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教授黃煥彰表示,他與環保人士在台南撿海廢已經10多年,大部分是寶特瓶、塑膠袋、保麗龍等塑膠製品。他說,我們一邊禁止民眾用塑膠袋,另一方面卻大量進口其他國家的廢料、廢塑料,禁止這些小小的,進口卻很大量,質疑政府單位才是汙染的最大元兇。
一邊禁止民眾用塑膠袋,另一方面卻大量進口其他國家的廢料、廢塑料。(示意圖非本新聞相關/好房網資料中心)
黃煥彰表示,我國連焚化爐底碴都進口了,他合理懷疑連電子廢棄物也已化整為零,以料源名義進口,但實際上工業到底需要多少料源,最後去了哪裡,經濟部應該要管理。他說,環保署有沒有這麼多人力可稽查也是問題,據平面媒體報導,進口廢料的貨櫃打開就是一股臭味,他認為,這一定是用來包裝過的東西,就是廢棄物,既然是廢棄物,怎麼能進來。
他認為,應該先把國內的塑料、紙張、甚至爐碴、底碴全數盤點整理好,才能開放進口。不能只有開放,卻不管理。黃煥彰說,這些原料並非單一顏色且含重金屬、有異味,但對外都說塑料是粒料,最後丟到農田或其他環境中,不當的燃燒也會產生「世紀之毒」戴奧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