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林佳彣/台北報導
北市府自2016年起每年編列225萬元推動公寓大廈成立管委會,8年砸逾2000萬元,僅輔導237處,報備率微幅增加3%,與原先設定政策目標相去甚遠。北市建管處回應,明年起預算增加400萬元,擴大為3間專業機構分區輔導,將小型社區納優先對象。
北市府2016年起推動「輔導公寓大廈成立管理組織計畫」,每年編列225萬,針對2004年以前、7層樓以上建物推動成立管委會。
市議員許家蓓發現,市府訂定到2022年可輔導5359處的政策目標,但到上月為止,8年砸下2150萬元,只輔導237處、新成立1738個管委會,報備率微幅增加3%,80戶以下的小型社區報備率僅50%。
建管處說,小型社區因早期建物型態採獨棟設計,公共設施維護較簡單,也缺乏管委會使用空間,對成立管委會的需求及意願低。
市府為鼓勵成立管委會,公寓大廈共用部分維護修繕費用補助,明年起預算由200萬元增至700萬元,首次成立管委會的社區給予更高補助金;明年起預算從225萬元增加到625萬元,專業機構輔導從1間擴大至3間,分成北、中、南區專責輔導,小型社區納入優先對象。
台北市公寓大廈及違反建築法爭議處理委員會委員陳世鴻觀察,民眾多半不排斥成立管委會,礙於不熟法令,不知如何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