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電子支付機構及電子票證機構4月交易金額持續雙雙衰退,分別比去年底減少9.42%及20.28%。
在無現金社會發展趨勢下,持續成長中的電子支付,仍不敵這波疫情的衝擊。根據金管會資料,今年4月底,電子支付當月交易金額有37億元,比去年12月的41.05億元,減少9.42%,罕見出現衰退現象。
圖/經濟日報提供
電子票證當月消費金額59.34億元,同樣比去年12月的74.44億元,大幅減少20.28%。
對於為何電支及電票的交易金額都呈現衰退?金管會官員表示,經詢問電支機構及電票機構,答案都是受到疫情影響。
3、4月疫情仍嚴峻,民眾很少出門,搭捷運、公車變少了,捷運公司還因此出現虧損,電票的消費金額當然減少。
同樣的道理,大家少出門,消費也跟著減少,使得電支的交易金額罕見出現衰退。
值得注意的是,3月電支及電票交易金額已分別比去年底減少14.73%及13.13%,4月持續衰退,電支減幅縮小,但電票衰退幅度持續擴大。
電票的4月消費卡數更明顯從去年12月底的1,550萬張,大幅減少到1,111萬張,衰退二成二。
不過,4月電支使用者人數並未減少,仍比去年12月增加近二成;儲值金額也持續成長,從去年12月的44.63億元,增加到46.68億元。
儲值金額的增加,可能與愈來愈多人會透過電支帳戶轉帳有關,官員表示,去年12月,當月電支帳戶的轉帳金額,突然爆增到23.06億元;今年4月,也有16.24億元,過去當月轉帳金額都未超過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