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許瀚分/基隆報導
「這些文物賣了沒有錢,但有錢也買不到」台灣首位駕駛帆船環航世界的華人劉寧生,將20多年的航海歷程中收藏的文物捐贈給海科館,1300多件文物有發條式鬧鐘,航海服、旗幟等,每一件都有不同的故事。
有海洋之子之稱的劉寧生,在1992年和友人駕駛9公尺長的帆船「福龍號」從美國返台,橫渡太平洋;1998年他花了2年多時間,駕駛帆船「跨世紀號」環球航行世界;2008年他仿造明代古戰船,建造「太平洋公主號」,期望完成橫跨太平洋的創舉,但後來在蘇澳外海遭商船撞沉。
劉寧生捐贈的1300多件文物中,包含航海時使用的發條式鬧鐘,航海服、福龍號及跨世紀號的航海日誌、跨世紀號使用的醫藥箱、31國的國旗、太平公主號的模型、旗幟。還有建造太平公主號的第一塊斧木、沉船後浮起的飯匙,以及航海過程中的相片及影像紀錄等。
航海至今已累積8萬海里的劉寧生說,每一次的航行都需要各界的幫助才能完成,如今換他貢獻這些文物,回饋社會。「我們是海洋的子民」劉寧生表示,海洋並不可怕,他期望透過文物的展示,讓年輕一代的人認識海洋、親近海洋。
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主任吳俊仁表示,文物將在主題館「海洋文化廳」展示,而影像資料則將作為海科館發展數位典藏及學習主題網站素材。
「這些文物賣了沒有錢,但有錢也買不到」台灣首位駕駛帆船環航世界的華人劉寧生,將20多年的航海歷程中收藏的文物捐贈給海科館,1300多件文物有發條式鬧鐘,航海服、旗幟等,每一件都有不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