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俐安/台北報導
環保署昨天審查第三次「國道七號高雄路段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不但遭到環保團體與當地拷潭里、內坑里居民北上強烈反彈,環評委員也直指其文化遺址、空氣汙染、生態保育相關補償措施太概略;要求開發單位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提出具體減輕對策,補件再審。
來自高雄的居民11日在環保署門口陳情,表達反對興建國道7號,並演出丟擲土工器具的行動劇,象徵絕不妥協的決心。(季志翔攝)
交通部為紓解國道一號楠梓到高雄端車流量,將興建國道七號,從小港區南星路到仁武銜接國道十號鼎金交流道系統,全長約廿三公里,若明年動工預計可在一○八年完工。
當地居民昨北上陳情高喊「反國七、火很大!」拷潭居民簡志強無奈說,當地歷經兩次徵收、兩次淹水,無法再承受第三次,「政府為特定對象開闢處女地建國道,造成生態、環境、文化與農田損失,值得嗎?」
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部主任楊俊朗表示,國道七號規畫路線廿三公里內卻設置八個交流道,耗資六十六億元將是台灣最貴的國道。
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分析,國道七號路線切過的駱駝山與鳳山丘陵,每年會有三到五萬隻赤腹鷹、灰面鷲等遷移性過境猛禽停歇,施工的噪音、光害、空汙恐讓他們捨棄棲息環境,將造成不可逆的衝擊。
環評委員、文化大學土地資源學系副教授李載鳴認為,交通部所提環境保護對策太過於「概略性」,過境猛禽類等棲地復育方式並不明確,當施工破壞棲地後恐怕物種也會隨之消失。
整體監測計畫須有更明確改善措施;環評委員、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也直言,施工恐造成嚴重細懸浮微粒空汙,開發單位卻從未提及。環評主席、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李培芬最後宣布,此案補充資料再審,包括預計行經鳳鼻頭國定史前遺址邊緣、生態保育措施、空氣臭氧及噪音汙染等,開發單位必須提出具體因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