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鄭媁/台北報導
立法院去年4月三讀修正「都市重建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相關條文,其中明定條例施行後5年內申請的重建計畫,視地方政府財政許可,可依規定減免地價稅、房屋稅。內政部日前公布法案實施後的成效報告,並指危老條例整體已初步達成預期成效。
報告指出,在績效評估指標達成度方面,危老重建戶數雖有落後,但後續年度已逐步趕上進度;重建後樓地板面積已在2019年符合預期水準。截至去年6月的重建戶數,已有1575戶進行重建,較前1年有長足增加,政策效果隨時間逐漸發酵。
依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顯示,2016年以前,我國住宅總量約845萬戶,屋齡30年以上戶數約占45.46%,其中老屋占比以台北市64%最高。
內政部原本預估危老建物重建戶數,每年既有重建1193戶,加計危老條例施行的新增重建2460戶,合計每年預估重建3653戶。但實際情形2018年248戶、2019年690戶,皆遠低於預期。
而到了2020年6月,統計已有1575戶展開重建,較往年有長足增加。
報告分析,危老條例施行之初,需要時間向社會大眾宣導,且部分有意願採危老條例進行建物重建的民眾尚在觀望中,需累積更多實際案例增強信心;再者,我國經濟景氣在2018至2019年尚未有大幅好轉,危老建物重建戶數受房地產市場榮枯影響,導致未達預期。
不過,相較重建戶數的預估戶數與實際戶數,報告指出,重建土地面積達成進度較高,顯示實際重建的危老建物,其實際重建土地面積高於原報告所估計。
可能原因在於,原預估每戶土地面積,是以各該縣市全部建物平均數推算;然而,申請危老建物重建者,多為土地持分較大的老舊公寓,導致原預估平均每戶土地面積有低估之虞。
報告分析,無論如何,危老建物重建成敗,仍需各方利害關係人及建商的共同努力。去年申請案量,因民眾在同年5月時程獎勵屆期前申請踴躍,營建署也放寬合併鄰地限制、新增規模容積獎勵誘因,應可預期,危老條例的政策目標初步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