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林瑞益/高雄報導
有海中迷你明星、水晶宮超級名模之稱的「豆丁海馬」,國家海洋研究院近期在澎湖群島西南方、距離七美約30浬的台灣灘海域首次記錄到豆丁海馬。國海院22日表示,工作人員在珊瑚礁區發現這隻豆丁海馬時已死亡,將其帶回做成標本,證明此海域有良好的珊瑚礁岩盤底質,可供豆丁海馬棲息。
標本典藏海生館供研究
在台灣灘發現的豆丁海馬種類是巴氏豆丁海馬,喜歡倚附著宿主柳珊瑚(海扇),在分類階層上隸屬於輻鰭魚綱、棘背魚目、海龍魚科的種類,是世界目前發現7種海馬中的1種。國海院將把標本典藏於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供學界研究使用。
長期關心豆丁海馬的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表示,他2003年於印尼美娜多海域作潛水調查時,曾發現2隻令人驚豔的豆丁海馬,返台後即發起尋找豆丁海馬的活動,獲得許多潛水愛好者響應與支持,近年來陸續在國內各珊瑚礁海域發現豆丁海馬的蹤跡。
根據台灣魚類資料庫紀錄,豆丁海馬首次於2007年在綠島中寮漁港海域被發現,且在蘭嶼、墾丁、東北角、東海岸、澎湖皆陸續有潛水客拍攝到豆丁海馬。
國海院海洋生態及保育研究中心說,豆丁海馬體積很小,通常只小於2公分,且只棲息於柳珊瑚上,於海流較為強勁的珊瑚礁區攔截浮游生物為食,加上豆丁海馬具有極佳的保護色,不容易被發現。
確認此海域適生存棲息
國海院院長邱永芳表示,台灣灘位於我國專屬經濟海域內,經由這次豆丁海馬的發現,確認此海域也是適合牠們生存的棲息環境,顯示台灣灘的海洋生態保育需要受到更多關注,但台灣灘海象險惡,不建議潛水愛好者前往追星,希望豆丁海馬能在此海域不被打擾。